IEEE802.11ac协议及宽带MIMO-OFDM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IEEE委员会已经开始制定新一版本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ac。此标准不仅完全兼容现有的具有最高传输速率的IEEE802.11n标准,而且将最大传输速率提高到1Gbps。   与之前的WLAN系列标准一样,IEEE802.11ac标准主要关注物理层传输技术以及MAC层的接入技术。在物理层,802.11ac标准第一次将多用户MIMO(MU-MIMO)技术引入到了WLAN系统中,在相同带宽条件同时为更多用户传输数据业务,同时,802.11ac系统支持2.4GHz和5GHz下的多种不同带宽,并且提高了最大调制编码速率,这几项措施大大提高了物理层的传输速率,提升了系统的容量。为了支持物理层的多用户MIMO技术,802.11ac在MAC层将用户进行分组调度,并提供了用户信道反馈机制的方案。   物理层多用户MIMO技术的关键是利用用户信道信息设计多用户预编码,多用户预编码的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影响系统性能。IEEE802.11ac系统中只反馈了有限的信道信息,如何利用有限反馈的信道信息设计多用户预编码是实际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第4章研究了此问题并给出性能曲线。   多用户预编码设计的性能除了与预编码设计方法有关,还受到用户信道信息的相关性的影响,结合标准中的用户分组策略选择合适的用户进行多用户预编设计可以提升预编码性能,从而增加系统传输速率。本文第4章后半部分将重点研究此问题并提出了几种较为实用的调度方案。   本文结合以上问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IEEE802.11ac标准中的室内无线信道模型,考虑更宽的信道带宽和更多的用户信道。结合标准中的物理层前导序列,研究了物理层同步技术,并进行性能仿真。   2、研究了标准中基本的单用户MIMO技术,包括空时码技术和单用户波束成形技术,以及标准中用户信道压缩反馈机制。   3、本文还对本人在标准化过程提出的两项技术提案做简要介绍。分别是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相关改进以及MAC层的逆向协议的改进,并针对前者给出仿真支持。   4、研究了利用标准中的有限反馈的用户信道设计多用户预编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其达到了与利用完全信道信息设计多用户预编相近的效果。   5、基于标准中的多用户分组和多用户MIMO相关协议,研究了用户信道之间的相关性对多用户MIMO传输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相关性场景,提出了四种进行多用户预编码用户调度的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   本文在标准化项目基础上对IEEE802.11ac标准协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对802.11ac标准中如MU-MIMO等主要关键技术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四种符合标准协议的多用户调度方案。
其他文献
超宽带雷达组网具有很高的目标定位精度和目标成像分辨率,因此在区域预警、人员搜救和反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宽带雷达自组网是超宽带雷达组网技术发展的趋势。但由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系统传输速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人群较为集中密集地区,如何设计多址接入方案也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一代和第二
医疗诊断过程中产生会大量的数据资源,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分析、挖掘。可是,医疗数据中包含很多病人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隐私数据,若是这些数据遭到泄露,将会给信息持有者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图像检索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要求计算机按照人的主观认识来检索图
中压配电网载波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配电网自动化通讯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利用中压配电网建立数据通道还存在不少困难,这主要是由于配电网的接线和设备的参数非常繁杂,再加上中压配电网上噪声高,导致信号接入点上阻抗匹配困难,信号衰减十分严重,通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克服以上问题,提高中压配电网载波通信的稳定性是实现中压配电网载波通信技术的关键。本文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对中压配电
基于对等网络(P2P)的内容请求由于其灵活性、分发负载小、有效性高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网络和系统环境变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有效性、稳定性和自适应性等。这
网络多媒体通讯方式之一的IP视频会议产品现已成为现代政府办公、商务合作、科学研究等领域人们沟通交流的新选择。H.264编码标准因其高效的编码效率,高质量的图像效果和较好
短波通信在军事等各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短波的主要传输方式是天波传输,短波信道存在多径效应、衰落以及多普勒频移等特性。因此,在信道中传输的无线信号会产生各种畸变,相
信息的安全问题始终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窃听信道模型的物理层安全技术作为对传统加密方式的补充,能够大幅提升系统安全性能并获得了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无线
虚拟内窥镜技术(virtualendoscope,VE)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和诊断方法,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所有腔道器官。目前,虚拟内窥镜技术在心脏及冠状动脉上的应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