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积极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他的理论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邓小平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民生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和政府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其中以民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就是一个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无疑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毛泽东民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形成有特定的现实条件,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环境以及诸多的民生问题等。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看,可以分为邓小平民生战略思想和策略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民生战略思想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经济基础、共同富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民生问题解决好坏的标准、改革是改善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保持社会稳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等;策略思想包括踏好“三步走”这个脚步点、抓住农业这个切入点、解决就业这个关键点、依靠科教这个动力点、重视精神文明这个薄弱点等。这些民生思想对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民生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相互配合、要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等重要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