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国家煤炭行业建立了煤炭教育体系,为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98年国家撤消煤炭部,煤炭行业主管的各级各类学校绝大部分划归地方管理,原本带有“矿”字头的学校,大部分都改成了“某某科技大学”,院校中的采矿专业也纷纷下马,由此造成了与煤矿相关专业学生的急剧缩减。 同时,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分配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进行的改革,打破了煤炭艰苦行业原有的人才供需机制,而新的煤炭教育体系没能及时建立,煤炭行业人才整体上得不到补充,出现了新的“人才断层”,发生了严重的人才危机,成为制约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家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与国家提出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强烈反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目前我国煤矿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是造成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煤炭安全生产问题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问题。他强调“煤矿若再招不到大学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热点问题最终演变为教育政策问题。为解决煤炭工业人才短缺问题,2003年2月教育部及时制定了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教育政策,批准中国矿业大学等三所原煤炭行业高校试行单招政策,即面向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和矿区应届毕业的“三校生”招生,为煤炭企业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到煤炭企业就业,不得改派。 “没有研究的教育政策不可能成为好的政策,不关心教育政策的研究难以成为有价值的研究。”本论文基于这一指导思想,选取教育部出台的煤炭行业对口单招的教育政策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从政策目标分析、人才培养教育类型比较、政策不可行性研究、政策缺陷、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就完善单招教育政策、建立新的煤炭教育体系提出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