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调控宏观经济,并取得不错的成效,而其中调控的重要基础就是银行间货币市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稳步推进,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在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央行政策调控政策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现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背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014年以来我国正式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货币市场利率的较大波动会对经济运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结合研究背景的变化,即针对经济新常态和"十三五"期间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背景下,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以及稳定货币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在综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统筹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就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关理论模型;其次,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运用和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分阶段进行回顾,并就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对市场利率的影响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揭示出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的数量规律;再次,通过对货币市场代表利率分别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各个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力度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立足下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背景,提出了几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调控有效性的思路:一方面当前利率市场化的重点是健全利率传导机制,央行需要运用公开市场利率操作和借贷便利类工具引导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建立灵活适宜的利率调控模式,培育合适的市场基准利率指标,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要重点关注货币市场利率。通过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提升操作的灵活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