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无节制的毁灭森林、燃烧生物和化石燃料、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排干湿地等活动,造成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增高,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不仅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大气CO2的重要调节者之一。因此研究森林碳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以往对森林碳汇的研究来看,大多基于对大尺度,大范围的研究,而以小班为单位,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碳汇计算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在详细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管理和碳汇交易发展的需要出发,利用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小班的碳汇及其碳汇价值计算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进行计算机管理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本文对来自广州市不同地区的林分,如桉树、马尾松、杉木、软阔类,阔叶混交、针叶混交、针阔混交等不同树种的林分,利用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通过生物量清单法、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7种林分的70个小班进行碳汇及其碳汇价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小班的碳汇及其碳汇价值的计算简单实用,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的结果普遍低于用生物量清单法的计算结果,这可能是前者对林木地下部分生物量的考虑不够。(2)基于以上林分,本研究认为人工纯林中在一个经营周期内每公顷株树和立地指数保持不变,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变化和平均年龄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经过拟合,最终确定最符合反应其关系的方程,进而求出林分的蓄积量和碳汇量的变化。利用此方法根据不同小班的面积和林分密度,再加上林分土壤的碳汇动态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小班林分的碳汇动态。(3)利用表4.1中小班9杉木林的数据,其每公顷株树为2418株,利用拟合方程分别计算年龄为10,15,20年龄段的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131.45m3,192.74m3,249.37m3,碳汇量分别为39.57t,58.02t,75.07t。可以看出10~15年龄段的林木碳汇增量大于15~20年龄段的林木碳汇增量。(4)利用表4.1中小班65马尾松林的数据,其每公顷株树为1766株,利用拟合方程分别计算年龄为10,15,20年龄段的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28.72m3,61.17m3,122.67m3,碳汇量分别为10.95t,23.32t,46.77t。可以看出10~15年龄段的林木碳汇增量小于15~20年龄段的林木碳汇增量。(5)利用表4.1中小班40桉树林的数据,其每公顷株树为1956株,根据其生理特性,利用拟合方程分别计算年龄为5,8,11年龄段的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57.90m3,113.07m3,164.72m3,碳汇量分别为32.28t,63.03t,91.82t。可以看出5-8年龄段的林木碳汇增量大于8-11年龄段的林木碳汇增量。(6)提出了将小班碳汇及其碳汇价值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的构想,分别从总体目标,特点,总体要求,功能方面提出了构想,林分碳汇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后,碳汇数据和其他二类调查数据已经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资料和数据的查询。应该指出,由于对林分碳汇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还只是基础性的,如何结合各种地区、各种类型的小班进行碳汇计算,并且碳汇信息计算机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