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标准操作和规程,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16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且不在排除标准之内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病人行经皮穿针改良起重机架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疼痛、跛行、行走辅助、髋关节受限及肢体短缩、活动范围、行走距离、上下楼梯情况、活动水平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结果:(1)两组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后12周自身比较,经t检验,ITT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ITT分析与PP分析一致。组间比较,经协方差分析,ITT分析,12周末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95%可信区间分析,两组差值的95%可信区间包括0,两组疗效无差异;经协方差分析,PP分析,12周末两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95%可信区间分析,两组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不包括0,且LSMean>-0,对照组疗效优于试验组。(2)两组各单项指标治疗后12周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跛行情况、行走距离、上下楼情况、髋关节受限及肢体短缩、活动水平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一致;组间负重时疼痛情况、活动范围、行走辅助比较,P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优于试验组。(3)两组各单项指标治疗后24周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跛行情况、行走距离、行走辅助、上下楼梯情况、髋关节受限及肢体短缩、活动水平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一致;组间负重时疼痛情况、活动范围比较,P均<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后24周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8.63±10.76,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3.65±10.3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ITT分析与PP分析一致。 结论: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可达到有效复位牢靠固定、早期活动的目的,明显改善病情及症状体征总分;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免除二次手术之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并可有效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发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调肾方对慢性肾衰大鼠的影响,探讨调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进而阐明从气机论治慢性肾衰的机理,挖掘治疗慢性肾衰的中医新理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