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年谱考论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liujj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年谱是按年月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体裁,自宋代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且方兴未艾,被当代学者奉为治学门径,在传记体中,格外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如果仅仅抓住“按年月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特征,而不顾体裁间的差异的话,不免会将墓碣、墓表、行状、自志、日记、日录、游山记、奉使录,乃至正史中的帝纪以及起居注、实录、纪年录、系年录等带此特征的著述,也误指为年谱,事实上一些年谱目录便将这些著作登记在册了。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年谱与上述各体裁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可避免地出现“泛年谱”的格局,从而给年谱研究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考察年谱,除了应该抓住其按年系事的主要特征外,还必须注意鉴别体裁,不可将墓志、行状、实录等划入年谱的范围。 第一章 年谱体的形成:年谱是杂糅了编年与纪传二体,并借鉴了家谱、年表、墓志等体的写法而产生的。因此,这些体裁与年谱都有相通之处。于是,关于年谱体的起源,便有始于先秦、始于唐、始于宋三种说法。究其原因,都是将近似于年谱的其他体裁,如帝王实录、编年墓志、家谱等,误认为年谱的结果,如云梦秦简《编年记》、《唐懿祖纪年录》、《唐献祖纪年录》、《太祖纪年录》、《渤海行年记》、《孟知祥实录》、《马氏行年记》等,就已载入年谱目录。但这些著作以记国事为主,并非单纯的编年个人传记,与年谱体裁有别,不应混为一谈。始于先秦说与始于唐代说,目前还缺乏实证支持,站不住脚。而始宋说则不同,不仅有名副其实的大量年谱作证,而且有目录书著录佐证,加上宋人对年谱体的大量阐释,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年谱在宋代已经自成一体了。
其他文献
移民安置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生产安置作为移民安置的重点,关键在生产开发方案的落实上。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地资源条件的分析,探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