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是一种结合了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优点的新型复合式路面。沥青层作为功能层,不仅缓和了行车荷载对刚性基层混凝土板的冲击,而且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减少了路面噪音,大大改善了高速公路环境状况;而高强度的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层作为刚性基层,在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板由于设缝而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的同时提高了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这种新型的复合式路面结构毫无疑问将成为以后重载交通长寿命路面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刚柔界面层间结合问题则成为首要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间结合展开研究。   本论文依托广西靖那高速公路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试验路工程,首先利用BISAR软件对CRC+AC复合式结构的沥青面层底应力、层间基面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方面表明了在实体工程中采用6cm面层时,无论在哪种层间结合状态下,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值远小于沥青面层容许拉应力,沥青面层层底的拉应力可以不作为CRC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一方面得到了基面层间最大剪应力随计算点位的变化规律并且探讨了基面结合参数对其的影响。   随后,基于层间基面的最大剪应力,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粘结体系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通过直接剪切和直接拉拔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水泥混凝土板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粘结材料以及层间界面层沥青用量对层间粘结体系强度的影响。同时通过试验,建议层间结合采用10%Superflex改性沥青作为粘结层材料,最佳用量为1.5Kg/m2,且层间界面采用裸化界面处理方式。   最后,通过室内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和CRC+AC试验路的修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深化层间结合研究,为以后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一步模板电沉积法制备了能用于柔性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活性电极材料,其中包括聚苯胺、二氧化锰和聚噻吩。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之后研究了这些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一种简易的模板电沉积方法制备了PANI有序纳
合作目标/背景红外特性数据的积累直接决定了导弹预警卫星对目标识别的准确率,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地球/大气背景的复杂性使得理论推算和数字仿真获取弹道导弹红外辐射特征的准
在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加强对其主体结构的检测,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作用入手,分析了主
遇险飞行员海上搜救是平时和战时的一种重要航空救生形式,是未来海空作战中挽救飞行员生命,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为提高遇险飞行员海上搜救能力,应解决好建立高效的指挥机制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基石,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加强建筑工程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酸雨腐蚀以及外荷载的长期作用,其耐久性遭到严重破坏,使用寿命下降。如何对结构进行加固以提高其安全性和使用性已成为国际土木工程界的关注焦
光电化学传感器是基于物质的光电转换特性确定待测物浓度的一类检测装置。光电化学检测方法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易于微型化,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分析方法。以DNA、RNA和蛋白质为检测对象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激发单元与检测单元相分离,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减弱各种干扰因素,降低背景信号,提高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应用前景广泛。对电化学分析法和光电化学分析法进行文献调研,我们注意到:对光电化学传感器研
本文主要讲述了煤质化验技术应如何进行应用以及对煤质化验技术现存常见问题的研究.重点讲述了一些在煤质化验过程当中比较常用到的各种煤质化验技术,如发热量化验,挥发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