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氮化物制备、晶体结构与超导电性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目前已发现的各种超导体进行了简单介绍,归纳总结了新超导体的探索方向,主要研究含氮化合物制备,晶体结构以及超导电性。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二元金属氮化物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作为制备三元或多元氮化物的原料。我们利用直接反应法在静态氮气氛下合成了从活泼金属(Li,Mg,La,Ce和Al)到过渡金属(Ti,Zr,V,Nb和Cr)等十种二元氮化物。对所得氮化物进行XRD物相分析,表明所得产物均以二元氮化物为主相,杂相含量很少。用扫描电镜(SEM)观察AlN,TiN和VN样品的表面形貌,EDX分析表明它们的化学组成与名义成分基本一致。在利用金属与氮气反应制取氮化物的方法中,一般采用流动气氛,需要消耗较多高纯氮气。我们提出的方法环境友好并且节省资源,便于推广应用到较大批量氮化物合成中。   2.利用微波合成方法重点探索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含氧酸铵盐NH4VO3,(NH4)6(Mo7O24)·4H2O和N5H37W6O24·H2O与尿素和三聚氰胺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产物的规律,反应在N2/H2气氛保护下进行。研究发现,在偏钒酸铵和尿素的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原料分解较完全,生成钒的氮氧化物。在钼酸铵、钨酸铵和尿素反应中,随着尿素比例的增加,生成产物依次由氧化物向氮化物再向碳化物过渡,产物尺寸在纳米数量级。在钼酸铵、钨酸铵和三聚氰胺反应中,分别生成MoC和WC,产物不随三聚氰胺的增加变化。运用此种微波方法探索生成产物的规律还未有文献报道过。   3.利用In2O3与Ni,Co金属粉末(或氧化物)在NH3下600℃反应,得到两种钙钛矿结构三元氮化物InNM3(M= Ni,Co),晶胞参数分别为3.8445(1)A(M=Ni)和3.8541(7)A(M=Co)。InNCo3是一新三元化合物;InNNi3曾以不同的氮含量InNNi0.5被PDF卡片报道过,但它的合成方法和性能还未有报道。电性分析发现,两种化合物均呈现金属行为,在70K以下电阻随温度平方呈线性变化,显示了费米液态行为。零场冷和场冷的磁性测量以及磁化强度的驰豫时间测量显示它们都是近似自旋玻璃行为的化合物,玻璃转变温度分别在300 K(M=Ni)和10 K(M=Co)。   4.对铁基超导体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探索了FeTe体系中,在Te的位置部分取代S,O和I的掺杂效应。研究发现,在Fe1.2Te1-xSx(x=0-0.25)体系中,所有样品在5K以上均未出现超导转变,样品呈现半导体行为。在Fe1+xTe0.8S0.2(x=0.08,0.12,0.16)体系中,所有样品在9K左右出现超导转变,随铁含量的增加,转变温度略有降低,说明铁含量的增加会抑制超导。但至5K样品电阻都还未降为零,这可能由于样品不均匀导致。在FeTe0.8I0.2样品中发现,在低温范围内有一反铁磁转变,相比未掺杂样品,尼尔温度TN向低温移动。对于FeTe0.9O0.1体系,由于样品单相性不好,目前正在继续深入研究之中。
其他文献
<正>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年轻一代更是将新兴媒体作为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正在改变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公认的新一代光电电池,由于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用途广泛而吸引了全球许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已经表明染料敏化剂的性质对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
近年来,对弹性波/声波在声子晶体中传播特性的研究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声子带隙特性的研究更为活跃。声子晶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声子晶体的研究不仅有望利用这种人工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滤波、隔声、导波等声学器件,而且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再现经典弹性波/声波的局域化等物理问题。这些性质都是利用了声子晶体带隙的特性,因此对声子晶体带隙特性的研究是本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引用声学理论中
ABO_3型氧化物作为镍氢电池新型的负极材料,不仅反应活性好,放电容量高,储氢现象具有普遍性,而且成本低、易活化、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因此极具一种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ABO_3型氧化物中H原子的占位、H原子的扩散机制等基础性问题尚不清楚,因而运用第一性的原理方法,计算研究了H_2分子在LaFeO_3(010)表面的吸附性质,H原子在LaFeO_3(010)体相中的占位以及扩散过程。通过计算
TiN作为第一个产业化的硬质薄膜,经历近四十年的发展,依旧活跃在工业防护领域的方方面面。由于TiN薄膜的优越性能,硬度高、韧性好、与基体结合强度高、低的电阻率、抗磨损、
石墨烯是一种只由单个碳原子层构成的理想二维材料,自2004年首次被Novoselov等人采用胶带法从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剥离出来后,其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高硬度,高透光率等一系列独特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为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制成柔性产品等特点,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而对于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聚合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论文围绕聚合物P3HT展开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P3HT的不同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制备了两种P3HT的纳米结构,分别是:纳米岛和纳米纤维。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这两种纳米结构的形貌特征,研究不同形貌特征下分子排列的情况,统计分析了不同纳米
当今社会,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探寻节能环保的新制冷技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噪音小、结构紧凑的室温磁制冷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