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ou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颇丰,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次表明了我国以创新作为发展支撑的坚定决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主体,也是科技创新主战场,要顺利实现创新驱动的目标任务,就必须把握好制造业企业创新这条主线,克服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同时近年来,面对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外生事件的不断冲击,我国政府不可避免出台了各项新经济政策进行适时调控,而经济政策的频繁变动也会造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进而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因此,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有助于我国创新成果的巩固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制造业企业创新;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的抑制作用在不同制造业企业中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小规模企业、未受政府补助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程度更深;第三,企业金融化水平上升和融资约束增强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制造业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由此提出政策启示包括:保持经济政策总体平稳可预期、加强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应对机制建设、防范制造业企业过度金融化风险、完善信贷和资本市场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其他文献
学位
乡村振兴政策号召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农村三产融合趋势愈发强烈。在实践中,多地的农村三产融合强调发展二三产业,但农业始终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因此有人认为农村三产融合会导致“非农化”风险,从而不利于农村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链理论、劳动生产率理论等,分析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过程,并对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农村三产融合是否会导致“非农化”风险问题提供答案借鉴,并
学位
随着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已经步入剩余贫困户的艰巨性、易返贫贫困户的脆弱性、已脱贫户的迷茫性与相对贫困户的复杂性交织叠加的新阶段。同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等论述相继提出,扶贫事业出现重大转向。如何发挥好产业扶贫这一覆盖群体最广、带动人口最多、扶贫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模式,增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准确性,
21世纪以来,为顺应国内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腾笼换鸟”的发展需求,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部分产业在市场力量或政策驱动下开始区际产业转移实践,如北京一般制造业向津冀地区疏解、广东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这类经济活动现象表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开展正日益频繁化,且表现出基于市场因素(如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和政府因素(如产业规划)等影响下的选择性转移特征。为顺利推进这类产业转移,实现区际产业的有序转移和精
学位
学位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与激化,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不断倒逼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除了继续向高附加值的制造链环节攀升,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也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已由2000年的39.8%增加至2020年的54.5%,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寻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因素,加快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