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规划对策——以青浦区华新镇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和耕地保护等政策日益严格的条件下,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较为分散的布局和较低的土地使用效率已越来越不利于其乡镇工业和乡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规划作为控制和引导空间发展的主要手段,能够在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的发展上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规划对策。   本文首先对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及其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土地置换等理论以及国家和地方工业用地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在土地产权、土地使用效率和污染排放及环境治理方面的特征,近而明确了在上海郊区工业园区和城镇规划要求的背景下,乡镇存量工业用地未来集中发展的目标。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对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在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四因素框架,即存量工业用地的产权、工业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存量工业企业的社区属性以及农民的乡土意识与既得利益,并逐一对每个制约因素对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为理论研究的实证,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存量工业用地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验证了四因素对上海郊区乡镇存量工业用地发展的制约。由此,本文立足城乡规划,在产业技术升级和土地置换等方面对乡镇存量工业用地的发展提出了规划对策和建议。最后,对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其他文献
多元化倾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事实,具体体现为宏大叙事的诉求、私人话语的探索以及商业化的建筑运作。然而,表面的多元化创作和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建设最终产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总量的增加,当代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内聚型步行商业街区应运而生。在商业街区内部建立步行街,将主要购物及休闲活动引入内街
城市体系是城市群体内部的组织及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和概括性描述,是城市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城市体系研究是实现区域带动战略的关键一环,对成功实现城市群体的整体效益尤为重
北宋汴京(开封)在我国古代城市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街市的出现促使了都城制度的演进,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属性从封闭走向开放。汴京街市一直是中国建筑史学和城市史学研究的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是西方对其汽车时代郊区化蔓延所造成弊病的反思,新城市主义提倡从宏观区域的角度出发,创造出适于步行的、紧凑的、
随着中央提出政治体制、政府职能和决策机制三方面的改革决策,给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政治背景。政府从原来的无限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促使政府加大信息透明
我们生活的今天,可谓一个图像的时代。当代建筑正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大有重归造型艺术之势。一方面,不断通过转借别的什么思想理论到建筑中来为新而新;另一方面,背离建筑的基本意义
学位
拓扑学(Topology)是几何学的一门分支,应用于建筑领域主要是指几何拓扑学,即研究几何形体的变化情况。拓扑学自问世以来,不仅在科学和艺术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更是颠覆
高层建筑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效地安置了急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垂直方案作为水平土地消耗的一种替代选择,已经成为了调和人地矛盾的主要手段。高层的出现极大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