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作为连接水域和陆地的特殊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湿地公园具有各种如科普、娱乐、保护湿地等作用,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而且有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湿地资源的一种合理的利用方式,也是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口市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进行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总结凤翔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的优劣性,并对公园的景观管理及开发建设作出合理、科学及人性化的建议,希望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对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共七个区域,38个样地的植物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植物共计有120种,隶属于64科,112属。数量特征分析中乔木层重要值范围在0.018~0.438之间;灌木层重要值范围在0.092~0.491之间;草本层重要值范围在0.017~0.206之间。植物多样性结果为物种丰富度平均值为13.429,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1.385~3.378,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139,最低为0.056,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在0.246~2.034之间。综合结果为乔木层优势种为菩提、椰子和羊蹄甲;灌木层优势种为散尾葵;草本层优势种为海芋和风车草。景区方面,人工湿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相对于其他景区较高,植物群落较完善,而园路区、河岸区和乔木林区的植物群落有待进一步提升。景观评价方面,结合SD法、因子分析法、AHP法和综合指数法,最终得出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7个景观区中,有1个Ⅱ级景观区--人工湿地区,5个Ⅲ级景观区,分别是入口区、乔木林区、果园区、自然湿地区和园路区,1个Ⅳ级景观区--河岸区,景观评价结果与植物调查结果相符。综合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植物调查和景观评价结果,针对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尤其是乡土植物和湿生植物种类较少,乔灌草比例不合理,植物分布不够均匀,休息及娱乐设施较少,公园景观质量等级偏低等问题,提出了有关景观、设施和后期管养三大方面的完善和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