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纳米结构的胞内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DNA可编程碱基互补配对的性质,DNA纳米技术可以用来组装多种基于DNA结构的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和光电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NA纳米结构具有结构的精确可控性,可以通过特定位点精确修饰实现材料功能的拓展和特定的生物学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发展了各种DNA纳米结构的设计规则和装配技术,用以提高DNA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不同临床阶段的患者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DNA纳米结构的独特优势,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精确易修饰性,DNA纳米结构可以设计为检测单元或信号传感单元,构建用于检测肿瘤标记物或生理指标的生物传感器,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及检测灵敏度。因此,本文基于DNA纳米技术,结合新型二维材料和DNA等温扩增方法,构建了基于DNA纳米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用于实现细胞内离子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体的开展工作如下:1.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色四面体DNA纳米结构探针(TDNzymes),在探针的侧链中嵌入对Cu2+和Zn2+具有特异响应的DNA酶结构,用来实现细胞内生理相关的Cu2+和Zn2+的同时定量检测。该探针通过一步退火反应得到,产率高达90%。有序的TDNzymes纳米结构的形成使荧光团和猝灭剂彼此接近,荧光被猝灭。在Cu2+和Zn2+的存在下,TDNzymes的结构被特异性裂解,释放出相应的荧光团。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细胞中荧光的恢复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可以实现两种金属离子的低纳摩尔浓度的高灵敏检测。所提出的方法为活细胞中的多个靶标的同时定量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2.基于催化发夹组装方法构建了基于MoS2的“三支形纳米探针(TB-CHA),发展了活细胞中microRNA-21(miRNA-21)的扩增成像检测策略。MoS2纳米片可作为纳米载体和优异的荧光猝灭剂,以非破坏性方式将荧光亚稳态发夹DNA转移到细胞中,并可以显著地降低背景信号。TB-CHA探针含有三条末端具有修饰Cy3的DNA分子信标。miRNA-21的存在将触发催化发夹组装(CHA)反应,并且形成“Y”形三支化双链纳米结构。由于吸附力降低,该结构可从MoS2纳米片的表面释放,使体系中荧光增强。DNA纳米结构中多位点的荧光修饰和TB-CHA探针的循环反应使荧光恢复程度大幅增强,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探针对miRNA-21的检测限为75.6 aM,比基于简单链置换反应的检测方法的检测限(8.5 pM)低约5个数量级。该方法可以实现活细胞内miRNA的高灵敏检测,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miRNA在癌症研究和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功能。
其他文献
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化学、物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由于石墨烯特殊的共辄体系,导致石墨烯很容易发生团聚,且不易加工成型,极大地限制了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将石墨烯和其他功能性材料复合可以改善其可分散性与加工性,进而提高其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和稳定性。目前,对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石墨烯二元纳米复合材料上,有关石墨烯三元及三元以上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则相
苎麻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韧皮纤维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决定着纤维产量。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次生壁生物合成调节网络中,NAC转录因子和MYB转录因子起着主要调控作用。苎麻中NAC-MYB转录因子调控纤维次生壁发育的作用,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BnNAC19和BnNAC24与拟南芥次生壁形成发育核心开关基因SND1,NST1/2高度同源;而BnMYB46与拟南芥SND1的直接下游靶
森林公园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代表,同时也是森林旅游开展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加上森林旅游需求日益扩大,我国森林公园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这种快速发展主要归根于国家的投入,森林公园整体经营效率不高。加上现有相关研究多采用数据包括分析的方法对旅游效率进行研究,否认了投入和产出双方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森林公园的动态发展,不符合现实规律。为此,本文从
柿竹园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储量大,品位高,矿种丰富。以千里山花岗岩体为中心,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形成南北跨度为8 km的W-Sn-Mo-Bi矿化带、Pb-Zn矿化带和Hg-Sb矿化带。前人对于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在光通讯、激光、照明、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的发光离子绝大多数采用f-f跃迁的三价稀土离子,存在吸收弱、谱线窄、发光
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发展被广泛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OHP)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成为新一代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材料,为未来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相比于薄膜结构,钙钛矿纳米纤维结构具有更高的光生载流子传输效率和光学各向异性。为进一步探索钙钛矿纳米纤维结构的性能和加强对OHP电子浓度的调控,提出一种制备MAPbI_3微/纳米纤维双终端器件的自组装法。对器件的形貌
水资源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部分干旱区,经济的粗放式增长超过了水资源的最大承载限度,导致供给循环遭到破坏,使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意义上的评价是应对干旱区水问题的首要任务。为客观、准确评价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论文从理论研究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出发,构建“自然条件—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提出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并运用改进
通常来说,混沌、分岔、分形和复杂性是非线性科学的主要内容,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保密通信、系统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研究了Chua系统的分岔和混沌动力学特征行为.第一种方法,我们首先利用中心流形定理显式地计算出Chua系统Bogdanov-Takens(BT)分岔对应的中心流形,进而求出该系统BT分岔的规范型和普适开折,最终得到该系统的分岔结
使用近红外光激发的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具有多色发射和较长的发光寿命、而且不容易受到人体内有机分子的自荧光干扰、组织穿透度深和无光漂白影响等优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医学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另一方面,pH值是表征生物系统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人体内环境中pH值的精确监测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了镱铒共掺氟钇钠上转换纳米材料(YEUNs)与罗丹明B(RHB)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种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距离西藏拉萨市68公里。甲玛矿床是由产于深部斑岩中的铜(钼)矿体、中部矽卡岩带中的铜多金属矿体、上部角岩中的铜钼矿体以及外围构造破碎带中的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甲玛矿床矽卡岩带产于多底沟组(J_3d)灰岩、大理岩和林布宗组(K_1l)角岩、砂板岩之间,下伏的多底沟组(J_3d)为石榴子石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