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株与耐药株百日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鼻咽拭子培养确诊的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疫苗接种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根据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MR组和MS组,从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1)154例鼻咽拭子培养阳性的百日咳患儿纳入本文的分析。其中,年龄<6月的有117例(75.97%);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患儿占大多数,为61.69%(95/154);明确有咳嗽病人接触史80例(51.95%),均为家人或保姆;(2)E-Test法检测分离的154株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6种抗生素的MIC值,其中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16μg/ml~>256μg/ml、<0.016μg/ml~>256μg/ml及0.094μg/ml~>256μg/ml,敏感率达49.35%;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06μg/ml~0.75μg/ml、0.125μg/ml~1μg/ml及0.064μg/ml~1.5μg/ml,敏感率达100%;(3)MR组中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为4(3,6)月龄,较MS组3(1.46,4)月龄大(Z=-3.85,P<0.05);MR组有38例(48.71%)接种过疫苗,较MS组21例(27.63%)发生率高(?2=7.24,P<0.05);MR组有25例(32.05%)有喘息表现,较MS组12例(15.79%)发生率高(?2=5.58,P<0.05);MR组有24例(30.77%)使用丙种球蛋白,较MS组的12例(15.79%)多见(?2=4.82,P<0.05);MR组有13例(16.67%)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较MS组0例多见(?2=13.8,P<0.05);MR组百日咳PCR拷贝数的对数值较MS组高(Z=-5.01,P<0.05)。两组患儿除1人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比较常见;喘息在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的患儿中发生率较高,其它临床表现在两组患儿中无明显差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感染更多见于已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对于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儿童,大部分对红霉素治疗仍然效果明显,仅少部分需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