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小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和局部治疗方式:一项基于FIGO分期的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在子宫颈癌中所占比率小于3%,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宫颈癌。其侵袭性高,早期即可通过淋巴和血行导致远处转移,患者通常在诊断后几年内死亡。基于其罕见性,关于子宫颈小细胞癌的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小样本的病例报告,并且很难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探究最佳治疗模式以及预后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多种来源的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探究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以及最佳局部治疗模式为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个体化评估及治疗模式。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至2015年间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确诊的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患者,登记于美国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的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以及期刊数据库中个案报道的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探究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构建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其预后因素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并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了能够个体化评估患者生存率的列线图。之后根据FIGO分期对早期及晚期宫颈小细胞癌患者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分期的SCCC患者预后及治疗。
  结果:共有695名宫颈小细胞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585名来自于SEER数据库,93名来自于期刊数据库,17例来源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患者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3%、36.9%和30.2%。在644名已知FIGO分期的患者中,330名(51.2%)患有早期疾病(FIGO I-IIA期),314名(48.8%)患有晚期疾病(FIGO IIB-IV期)。I-IIA和IIB-IV期患者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45.7%和14.4%(P<0.01)。在已知淋巴结状态的患者中,早期病人淋巴结阳性率为38.2%,晚期病人淋巴结阳性率为76.0%。关于治疗方式,早期患者中226名(68.5%)接受了手术治疗,99名(30.0%)接受了放化疗,5名(1.5%)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晚期患者中有70名(22.2%)、15名(4.8%)、6名(1.9%)、149名(47.5%)和74名(23.6%)患者分别接受了手术、放化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和其他或不接受治疗(P<0.01)。我们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对总体病人进行分析发现淋巴结状况(P<0.01)、手术(P<0.01)、FIGO分期(P<0.01)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P<0.05)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化疗、放疗和患者预后无关(P>0.05)。分层分析发现不同分期的治疗模式和预后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对于FIGO I-IIA期的病人,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和手术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对于FIGO IIB-IV的病人,多因素分析示年龄、肿瘤大小、放疗和化疗则是其独立预后因素,手术与其预后无关。
  结论:(1)FIGO分期、是否行手术治疗、淋巴结状态以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其中FIGO分期为早期、手术、淋巴结阴性、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患者似乎有更好的预后。(2)分层分析显示不同FIGO分期的患者预后因素不同,推荐的治疗方式也不同。(3)淋巴结状态和是否手术是早期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能明显改善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4)年龄、肿瘤大小、是否行放疗及化疗是晚期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放化疗能明显改善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其他文献
自McCully在1969年首次报道一例伴有严重弥漫性动脉硬化的先天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病病例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该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同型地胱氨酸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清中叶酶、维生素B12水平的关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学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包括相互承启、交互作用的四个机制:兴奋性毒性作用、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细胞凋亡.脑梗乾塞边缘带是无灌中心区和正常组织间的移行区,它不是静止的,随时间和治疗其大小发生改变.梗塞边缘带是级联反应起作用的地方.上述研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多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TGF-β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许多研究表明TGF-β对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会议
目的:探讨超声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进行诊刮术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的绝经后患者379例,纳入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超声报告和病理结果。比较分析萎缩性子宫内膜、良性内膜病变、以及癌前病变、子宫内膜癌与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变化间的关系,找出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最佳内膜厚度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