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止犯的本质及成立条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06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前言部分,概括介绍了中止犯的本质及中止犯成立条件研究的必要性,阐明了本文论述的理论价值和写作目的。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关于中止犯的概述,主要介绍了关于中止犯的概念、立法沿革和现状,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关于中止犯本质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学说争论,包括基于客观主义的学说、基于主观主义的学说和基于折中主义的学说,通过比较发现其中各自的优缺点,其次介绍了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最后笔者通过对中外学说观点的评述得出自己的观点。第三章阐述了中止犯成立的时间条件问题,通过讨论中止犯能否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行阶段和犯罪实行后阶段成立的问题,来明晰中止犯成立的时间范围。第四章介绍了中止犯成立的主观条件,主要从任意性和彻底性两方面入手,经过对现有任意性理论的探析,笔者认为应当立足于行为人的主观感知,只要行为人没有感到受到障碍阻却而停止下来,就具有任意性。彻底性则是对任意性的补充和理论延伸。第五章讨论了成立中止犯需要具备的客观要素,从客观行为和危害结果两方面来考量。中止行为必须是行为人做出了真挚的努力,而结果未发生也不必然是中止犯成立的必备要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做了概括性的归纳和总结。
其他文献
罗马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罗马统治区域内施行的法律。然而,它并不是某一份法律文本的名称,而指的是整个罗马奴隶制时期其治下所有法律的总称。对罗马帝政时期的刑罚制度加以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制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以及行政执法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