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再攀历史新高,国内竞技体育再掀发展竞技体育浪潮,剑指2012伦敦奥运。河北省竞技体育明确自身优势项目不够多、优秀教练员和尖子队员匮乏、基础大项和群众喜好的运动项目整体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把我省竞技体育工作重点放在优化项目布局和提高后备人才培养两大工作上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区域形成的相关学说有:比较成本学说、区域发展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和区域间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经济学上相关经济区域发展特征的空间机构有: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和网络式空间结构。本文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竞技体育项目的区域性特征。本文通过收集九、十和十一届全运会成绩,通过巴雷托分析法确定河北省近3届全运会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通过分析各项目的项群类别、项目后备人才对比、项目发展的自然环境要求及该项目在河北省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和近3届省运会成绩等,通过对比各运动项目在河北省的发展情况结合河北省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影响因素对河北省三大地区的进行对比,分析造成运动项目呈现区域性不同的原因,为提出解决办法做准备。最后得出结论:1.河北竞技体育项目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一线”地区发展良好,形成了以奥运城市保定为中心,唐山和石家庄为两翼的轴线型发展模式。2.河北省全运会优势项目体操、跳水和赛艇项目发展呈不均衡态势,且省内优势地区集中在“一线”地区。3.河北省省级传统运动项目中学,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数量、种类和项目类别上的差异。4.河北省部分民族传统项目发展欠缺,在“北区”表现明显且传统优势项目有成绩下滑趋势。5.区竞技体育发展围绕高水平运动队现象明显,这些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分布所在地竞技水平较高且优势较明显。6.河北省技能类同场格斗项目发展呈全面发展之势,技能类表现难美性的项目发展较集中在我省竞技水平较高的地区。最后结合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发展圈核心位置,与竞技体育强省山东和辽宁为邻,为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分析河北自身地形种类分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组成、人口出生率等因素在我省不同地区的特点,为我省竞技项目分布提供参考。建议我省优先以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为主,以地区项目优势为辅的项目分布原则,结合同项群优先发展的方法即“以点带项”的方法,对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的项目可采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最后形成全面发展。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出生率发现,在将来的10年“南区”将是河北省青少年人口资源较好的地区,后备人才培养应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