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双曲冷却塔主要应用于电力、石油、核能、采矿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些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型冷却塔也大量被兴建。但这类薄壳旋转结构具有高度高、体量大、自重轻等特点,风荷载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一般规范针对单塔的风荷载提供了参考数据,而实际中,冷却塔一般成群兴建,塔与塔之间的干扰效应使得在某些情况下其风荷载要比单塔的大得多,因此,进行相关的干扰效应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采用两种粗糙条数量和五种粗糙条厚度分析模型表面粗糙度对冷却塔风荷载的影响,应用本征正交分解法(POD)进行风压点的加密和重构,分析不同粗糙度下冷却塔的风压分布和总体受力,并将试验结果与规范、以往的实测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冷却塔模型的表面越光滑,喉部附近B层测点最大负风压的绝对值越大;当模型表面粗糙条数量增大时,冷却塔的底部剪力系数变大,受到的总体风阻力越大;冷却塔颈部附近的阻力系数与规范数据接近,而顶部和中下部的阻力系数比规范大,需引起设计的重视。为了研究双塔和三塔情况下冷却风荷载的干扰效应,通过增加模型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以补偿模型试验的雷诺数效应。计算单双塔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并分析其干扰系数随塔间距、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塔情况下,平均阻力系数较大,平均升力系数为零,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均方根数据相当;双塔情况下,阻力系数的平均值和极大值对应的干扰系数几乎相同,大多数情况下,升力系数极大值的干扰系数大于1,最大的数据达1.87。三塔情况下,顺风向底部剪力平均值和极大值的干扰系数大部分都小于1,说明呈倒品字形分布的三塔对风通道形成阻挡,使后塔受到的总体阻力变小。横风向底部剪力极大值的干扰系数大部分超过1,最大值接近2,说明三塔情况下横风向的脉动效应非常显著。同时,本文也研究了冷却塔在内外压共同作用的问题。研究表明,模型底部开孔与否对外压几乎没有影响,而内压却有很大影响,底部开孔时内表面风压系数为-0.4,不开孔时为-O.7左右。内压相当于均匀环压作用在内表面上,其对子午向薄膜应力和径向位移几乎没有影响,而对环形薄膜应力有一定影响。最后,研究了双塔和三塔情况下,冷却塔风致响应的平均值和极大值的干扰系数在不同塔间距和风向下的变换规律。研究发现,风致响应的干扰效应与风荷载的干扰效应不同,两种干扰效应的规律并不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