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AM对油田污水处理的影响及其降解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s78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污水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水。油田污水在含有大量的聚丙烯酰胺(HPAM)、固体悬浮物、带电胶粒、重金属,各种无机盐以及化学添加剂等,造成其成分复杂、毒害大、难降解等特点。本文主要利用超声波对HPAM溶液进行降解,研究了超声时间、功率、温度、HPAM初始浓度和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降解的最佳条件。同时探索了不同分子量HPAM与单一絮凝剂和复配型絮凝剂的作用,考察了温度、沉降时间和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最后对不同降解程度HPAM与絮凝剂的作用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研究HPAM对油田污水处理的影响的同时,考察了温度、pH值和沉降时间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超声波对HPAM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利用超声波处理初始浓度为200 mg/L的HPAM溶液,处理条件为超声时间为20 min,功率为75 W、pH=7.0、温度为30℃时,超声降解效果最佳,HPAM去除率可以达到89.23%;除此之外,HPAM初始浓度对超声降解效果有一定影响,随着HPAM初始浓度的增加,HPAM去除率有所下降。通过正交试验可知,超声时间、功率和温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研究不同分子量HPAM与单一絮凝剂PAC和复配型絮凝剂PAC-CPAM作用时发现,随着絮凝剂的增加,不同分子量HPAM溶液透光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减小。然而,不同分子量HPAM溶液透光率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絮凝剂的量有所不同:2000万分子量HPAM溶液最多,1200万分子量HPAM溶液次之,400万分子量HPAM溶液最少。对于不同分子量HPAM溶液而言,温度和pH值对絮凝作用的影响有相同的规律:在温度为45℃-55℃之间和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较好。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不同分子量HPAM溶液的透光率均增加,且2000万分子量HPAM溶液的透光率变化最大。研究了HPAM降解程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适当的降解可以增强絮凝效果。与未降解溶液的絮凝效果相比,当HPAM分子量由2000万降解至1397万时,絮凝效果提高;但HPAM分子量降解为728万时,絮凝效果下降。而HPAM分子量由1200万、400万分别降解为927万和267万时,絮凝效果提高;但分别降解至598万和207万时,絮凝效果最差。pH值的变化对HPAM降解前后溶絮凝效果影响规律是一致的,中性和碱性条件对HPAM降解有利,且中性条件的絮凝效果较好。除了2000万分子量HPAM溶液,温度对不同降解程度的HPAM的絮凝影响不同。当HPAM分子量为2000万时,温度对降解前、后的絮凝影响基本相同,且在45℃-55℃时,絮凝效果较好;当分子量为1200万和400万的HPAM降解后,絮凝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都在35℃时絮凝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在幼儿园得到的培养的质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很显著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的意义以及途径方法
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对影响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的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已经加入WTO的现实背景,提出新
贬谪是唐代政治生活与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唐代贬谪者在从朝堂贬向蛮荒的命运陡降过程中,在其骚怨情感反应与生活被动适应上,普遍表现出一种真切主动的生命关怀色彩。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由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大量的农民必将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征收土地的用途的不同,失地农民的种类也不同。本文
随着世界经济向纵深发展,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监管的进一步放松,金融脱媒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全球性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金融脱媒现象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人口老龄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给养老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老年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使得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中国目前建立的养老保
随着城镇化进城的不断加快,大量农转居、失地农民以及城乡拆迁居民涌入城市,人口流动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单身式”农民工流动到21世纪初的“夫妻式”
教育价值观的改变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只有当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发生改变,教育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常常渗透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关于“教师”、“学生
原生论、工具论与历史记忆论这三种理论范式都将逻辑起点预设在中观层次的群体层面,因而不能单独解释特定文化脉络中族群认同的发生与流变。文章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上桥头村为
记忆的知觉干扰(促进)效应是指在被试对单词进行学习时加入乱码掩蔽即干扰,反而会使记忆增强的一种现象,换言之,知觉的干扰对记忆起到了反直觉的促进作用。知觉干扰效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