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 ——理论分析与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对任何地区与国家的作用都不可估量,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乃至城市治理的改进都离不开经济发展。据人大重阳智库报告《经济金融化与均衡金融杠杆率:美国经验与中国启示》显示,中国金融行业和泛金融行业的GDP贡献率在过去的30年间,分别增长了2.7%和5.9%。这些都表明,经济金融化对解决中国经济增长问题与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有文献发现,中国正在出现过度金融化趋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金融业规模扩张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对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可以看出,城市发展融资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先决条件。从业界到政府决策,都对城市发展中的融资活动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性给予非常多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为此对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战略的支撑有限。为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城市发展金融化,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各个相关主体将未来收益索取权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获得信贷以进行生产或再生产活动。此外,相对农村经济基于自给自足的静态封闭,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基于分工合作的交换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因此,本文首先以新兴古典分析框架为基础,从城市部门分工合作和动态互动的演化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城市发展金融化模式不断变迁的演进特征与时代背景,构建一个内生金融服务中间商的经济发展质量决定模型,来审视城市发展金融化产生与扩展的微观机制及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内生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综合运用中国地级市及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的各类宏观和微观数据,在度量中国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和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金融化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数量”效应、“质量”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三个层面,分别实证检验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城市人均真实GDP、全要素生产率和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具体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城市发展金融化能否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在于能否推动分工演进而产生网络效应。首先,城市经济体内金融服务中间商的出现是消费品部门和资本品部门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必要条件。但是,城市发展金融化的产生与扩展会受到消费品、资本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摩擦以及金融服务的固定学习成本的共同影响。市场摩擦的降低是金融服务中间商产生与扩展的门槛条件,而金融服务生产的高固定学习成本是金融服务市场交易大规模发生的前提。究其根本,当市场摩擦较小、金融服务的固定学习成本较高时,城市发展金融化通过分工深化带来的专业化效益及重复学习的成本的节省(即“成本分摊效应”)将会超过市场摩擦引起的信息搜集成本、度量成本和转换成本等,金融服务中间商才会从城市经济体内的消费品部门和资本品部门中分离出现,城市发展金融化由此得以发生和发展。反之,经济人则会选择自给金融服务,城市经济体内不会有金融服务中间商和金融服务市场交易的出现。其次,城市发展金融化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当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市场摩擦足够低时,金融化的扩展会促进消费品部门和资本品部门的分工,进而通过分工所产生的网络效应,包括市场多样化、生产专业化、经济一体化等,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而当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市场摩擦较高时,金融化的扩展无法推动消费品部门和资本品部门的分工演进,进而不能获得网络效应,也就无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2)从城市发展金融化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数量”效应来看,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本文首先对城市发展金融化进行了度量。聚焦到研究的城市发展金融化问题而言,我们核心关注的是将城市未来收益索取权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获得信贷以进行生产或再生产活动。因此,城市信贷规模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变量。同时,根据本文理论模型的设定,金融服务中间商主要从事信贷配置服务,来满足城市经济体中人们的资金的需求。进而,基于核心问题以及模型的设定环境,我们使用地级市的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作为衡量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的代理变量。此外,由于国有企业有大量指令性贷款的存在,使用金融机构信贷总额可能会高估部分地区的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借鉴已有研究关于分离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业贷款的方法,本文根据金融机构国有企业贷款比例与国有企业产出份额的紧密关系,使用回归方法对地级市的金融机构信贷总额数据进行分离,得出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业信贷总额数据,并以此作为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的替代变量。其次,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288个城市的人均真实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作为解释变量,应用OLS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在不同模型设定下,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这表明随着城市发展金融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均GDP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保持一致。而后本文也使用“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替代“城市人均GDP”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使用分离出的金融机构非国企信贷总额作为城市金融化的代理变量、采用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验证了基准回归分析结论的稳健性。但是由于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双向作用关系,且遗漏变量和测量误差也可能存在,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出现,因而,本文进一步使用差分GMM模型与系统GMM模型来进行缓释。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结果均显示:城市发展金融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最后,考虑到区域差异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计划”实施的影响,我们对于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城市发展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究。(3)从城市发展金融化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质量”效应来看,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本文首先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2003-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本文先使用地级市的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作为衡量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的代理变量,同时也使用回归方法对地级市的金融机构信贷总额数据进行分离,得出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业信贷总额数据,并以此作为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的替代变量。接下来,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282个城市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作为解释变量,应用OLS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在不同模型设定下,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这表明随着城市发展金融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保持一致。而后本文也使用分离出的金融机构非国企信贷总额作为城市金融化的代理变量、采用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验证了基准回归分析结论的稳健性。同时,本文也进一步采用了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以缓解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结果均显示:城市发展金融化与城市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此外,我们也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发展金融化对技术进步(TC)和技术效率(EC)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发展金融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这说明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方向保持一致,也从侧面验证了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将来是否能够有以创新为特征的不断的技术进步。但是,城市发展金融化与技术效率的关系呈现为显著的正U形,这表明城市发展金融化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这可能是因为,随着金融化的发展,原来经济体已有的要素配置结构已不再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甚至成为阻碍技术进步的重要要素。(4)从城市发展金融化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收入分配”效应来看,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本文首先使用城市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来度量中国各个城市的居民收入不平等,并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演进特征作简要分析。同时,考虑到基尼系数这个指标的局限性,本文也进一步使用泰尔指数和泰尔零阶指数来衡量居民收入不平等水平,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两个指标与基尼系数存在互补关系。然后,本文先使用地级市的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作为衡量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的代理变量,同时也使用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业信贷总额数据作为城市发展金融化水平的替代变量。接下来,本文以2003-2009年中国148个城市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作为解释变量,应用OLS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在不同模型设定下,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这表明随着城市发展金融化的不断推进,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保持一致。而后本文也使用各个城市的泰尔指数和泰尔零阶指数替换城市居民收入基尼系数、采用分离出的金融机构非国企信贷总额作为城市金融化的替代变量、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法等验证了基准回归分析结论的稳健性。但是由于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与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之间可能存在内生作用关系,因而,参照已有研究,本文也使用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来缓解其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内生关联,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发展金融化与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始终呈现为显著的倒U形。最后,考虑到区域差异的影响,我们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金融化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金融化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均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
其他文献
目标的可观测性是被动式目标跟踪研究的基本问题.Fogel-Gavish方法给出了N阶运动目标可观测性的充要条件,但F-G方法对目标运动仅适于写成多项式形式.采用非线性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理论,可以给出形式完整的被动式跟踪可观测性充要条件,并可直接由运动目标的任意运动方程给出可观测性判据.对一二阶运动目标本文给出了分析和判据,讨论了高阶系统的推广.研究还表明,尽管就大多数判据而言,被动式目标跟踪的可观测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神经元系统功能或结构的进行性和选择性丧失,可导致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亟待开发新型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是一种新兴的蛋白质降解技术,其在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中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作者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PROTAC分子,对其结
在智能家居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家居控制模式,实现了数据快速传输,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感,而且可使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文章在阐述物联网技术原理的基础之上,从安防、家电、监控以及门锁等方面重点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具体应用,并在最后分析了智能家居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
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和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些学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面,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呈现与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偏离的。在文化传播方面,则太过执着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忽视现代中国的文化更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外国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当代中国文化,树立真实而进步的中国国际形象,而不仅仅是“以古代今”,使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遥远的过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超快现象本质的认识已成为科研攻坚、解构微观过程的关键。对超快现象的诊断需求在惯性约束聚变、基础前沿科研、新型雷达成像以及医学、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愈加迫切。条纹相机作为同时兼具高时、空分辨率的设备能够再现超快过程。条纹变像管作为条纹相机最重要的部件,其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条纹相机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和动态范围等性能,对满足条纹相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所有指标中,时间分
学位
建筑工程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取得很大进步,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是主要的结构组成部分,更是建筑物的主要称重结构,因此,需要对混凝土工程落实严格的质检工作,保证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标准,一旦发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检及处理方式进行全面剖析,以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
推广武术散打段位制具有促进武术散打运动传播与发展,加快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进程的重要价值。依据传播学视角分析推广武术散打段位制的困境发现:武术散打段位制的推广活动有待加强;武术散打段前级的考评体系有待完善;线上传播途径太单一和线下传播途径不通畅;学校、市场机构以及习练群体的认可度有待提高;推广武术散打段位制的反馈机制有待健全。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基层武术组织建设,改进完善段前级考评体系,借助新媒体进行
<正>山东是全国花生优势种植区域,但近几年全省花生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出现种植分散、面积减少、总产下降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产业基础摸底、成本收益分析,剖析成本的增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后从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强高标准基地建设、加大花生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