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癌是位居世界第六位的常见癌,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其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由于发病部位在头颈,病损多表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针对肿瘤发病机制、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CDK2AP1(cyclin dependent kinase2associated protein1)作为抑癌基因中的一员,越来越被研究者所关注。其调控蛋白p12CDK2AP1也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p12CDK2AP1蛋白负性调节CDK2(cyclin dependentkinase2)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DNA复制的作用,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或缺失表达,说明p12CDK2AP1蛋白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2009年我们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出了p12CDK2AP1蛋白的新的结合作用蛋白Upp(unnamed proteinproduct),被定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与致死因子4,MORF4(mortality factor on humanchromosome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以及染色体定位均相似。Upp和MORF4蛋白在作用上有什么相似性,p12CDK2AP1蛋白与Upp蛋白之间怎样相互作用,以及Upp蛋白对肿瘤细胞有怎样的影响,本研究将对此进行实验分析讨论。目的:1,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研究p12CDK2AP1蛋白及其新的结合蛋白Upp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2,探讨Upp对舌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生物学影响方法:1,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p12CDK2AP1蛋白与Upp蛋白的双分子荧光互补真核表达载体。2,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观察p12CDK2AP1蛋白及其新的结合蛋白Upp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3,转染Upp目的基因于SCC-25细胞,利用RT-qPCR和BiFC技术检测Upp的外源表达水平;利用血细胞计数法检测Upp对SCC-25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Upp对SCC-25侵袭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Upp对SCC-25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了双分子荧光互补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Ubp。2,利用BiFC技术观察到p12CDK2AP1蛋白及其新的结合蛋白Upp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并对相互作用进行了亚细胞定位。3,Upp外源表达对SCC-25细胞增殖和侵袭有负性调节,使SCC-25细胞S期比例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探究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本研究中,我们成功地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Upp,并成功在活细胞内观察到p12CDK2AP1-Upp相互作用的强的荧光信号。Upp对SCC-25细胞在增殖和侵袭上都有负性调节,以及使细胞S期下降,促进细胞凋亡,我们推测Upp可能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