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解读商标的英汉翻译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外国企业不断在中国设立工厂,并且配备技术人员提供售后服务,其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要,也为企业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在推广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商标的翻译。商标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商品或服务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求译者必须同时掌握两种语言,熟悉两种不同的文化,准确地传达出商品所反映的文化信息,符合消费者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消费者心理等。在商标翻译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外国商标汉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文化的内涵,避免出现因文化含义不同而无法被目标语国家的消费者接受的情况。  本文首先概述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商标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然后阐述了语言、文化和商标翻译之间的关系,以及商标翻译的原则。作者根据自己在商标翻译中接触到的案例总结出了五种商标英汉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即音译、直译、意译、音意结合、不译。作者结合大量的例子从跨文化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其所应用的翻译策略。同时,对从其他角度继续深入研究商标的英汉翻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情景喜剧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幽默语言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该剧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研究者们从语用
伊丽莎白时代,科学和宗教发生了重大改变。此时期著名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邓恩对新的探索和发现产生了重大兴趣。他在诗歌中引用了诸多自然科学的意象来阐释他对爱情和宗教的
本论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背景,探讨澳大利亚对华援助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向中国提供双边经济援助的西方国家,两国之间的这一合作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