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以湖北黄冈地区为例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的毕生所求,追求幸福是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当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幸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看,其主观幸福感将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实现教师自我价值,是当前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教师职业幸福的状态,挖掘其幸福与不幸福的原因,从而为教师主观幸福之路的探寻提供现实依据,本研究以黄冈地区和武汉地区的八所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研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了解其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SPSS对收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最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第二、农村教师队伍、生源不稳定,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增加了教师教学压力。  第三、农村教师幸福感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收入低,缺乏社会支持。  第四、提升教师幸福的途径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制度的完善、落实。  笔者认为,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仅要以一定的外在条件为前提和基础,更要依赖教师自身的条件和努力。最后,论文就如何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做出了对策研究,重点从政策实施、社会支持、学校管理、个人修养四个维度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决定着中国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而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人们思想僵化,发展经济不敢轻越雷池一步。习近平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遇到了搞经济建设的机遇,但对如何将正定经济搞上去却是待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号召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习近平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为此就要考虑为农民减负和推行大包干。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