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增殖放流及开发策略优化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化捕捞造成世界上许多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阶段,传统的控制“投入”、“产出”及栖息地恢复的管理手段均存在各自的弊端,增殖放流目前是普遍被接受可以最终或者最直接的解决渔业资源衰退的方法。尽管现代增殖放流工作已经进行了百余年,与增殖放流相关的大部分渔业技术研究均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增殖渔业较之自然渔业资源开发更为复杂,从放流对象的选择到可行性研究,以及随后的各项放流技术的应用,到进行不同级别的放流试验、放流策略的制定和增殖放流实施的过程,增加了较多的人为因素干涉,因此,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及其模拟未有效得到开展被完全研究,缺少对放流后至开捕前资源变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评估。同时,现存的增殖渔业放流策略优化更多的是基于技术层面的研究,且仅限于技术实施的有限时间段进行比较和选择,方法的科学性不强,缺少基于放流技术研究成果,从放流渔业资源群体动态变化过程及动态特征、经济效益、渔获质量等当面建立的放流及开发策略优化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放流渔业为例,对体长和体质量数据引入误差项,分别分析体长体质量关系和生长方程中参数的统计量特征,评价引入不确定性对参数估算的影响。采用两种基于生长参数的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并与已报道的基于渔获量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自然死亡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对资源的性比结构影响;基于发展的可应用于研究放流增殖渔业的YPR模型,就影响放流渔业资源群体生物量因素及其不确定性对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影响,及对生物学参考点(Fmax和F0.1)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基于发展的YPR模型基础上,以最大YPR,最大经济效益(即最小投入产出比)为评价指标,辅以回捕率和渔获物平均体质量指标,优化放流及开发策略。研究过程中分别采用年龄结构及分性别的长度结构YPR模型进行模拟,揭示所选指标在3种结构模型下对不同放流策略组合的响应及优化的策略差异。研究结论如下:1)不确定性水平对体长体质量关系中参数的均值与中位数影响不大,随着不确定性水平的增加,参数估计值的波动幅度加大,关系式拟合效果的稳定性下降。随着体长生长数据不确定性水平的增加,生长方程中渐进体长(L∞)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理论上体长趋于零的年龄(t0)的均值逐渐减小,对趋近渐进体长的相对速度(K)的均值和中位数影响不大。2)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参数值与估算方法有关,随着残差绝对值的幂指数增加,a值呈增加趋势,b值的趋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参数估计值的稳定性来看,使用最小一乘法估计体长体质量关系模型参数优于最小二乘法。3)估算方法的理论及依据的数据资料不同对自然死亡系数的估算结果影响显著,尽管叶昌臣等基于渔获量数据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结果中包含了交尾死亡,但与另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比仍是最小,利用Chen&Watanabe(1989)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最大,这种差异在个体生命早期更为明显,存在高估放流初期幼体自然死亡的可能。基于与生长数据有关的经验方法估算自然死亡系数,渔业资源生长的性别差异也会对估算结果产生影响,利用Gislason等提出的方法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开捕时的雌雄性比为1.21:1,至放流个体生长一周年时达2.22:1,利用Chen&Watanabe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的两个时间节点性比分别是1.15:1和4.44:1,认为进行分性别估算自然死亡系数时,应引入性别系数,确保得到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4)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和非法捕捞4种死亡因素对资源量的影响展现了一致的趋势,表现为水平越高,对资源量的减少作用越大,同一模型下,放流群体资源量随着时间的延续,死亡因素的不同水平间差异逐渐增大,至开捕前达到最大。不同模型间,基于年龄结构的YPR模型计算的资源量最大,基于雄性体长的YPR模型得到的资源量最小,且这种差异在开捕后更加明显。4种死亡因素对渔获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水平时获得的累计单位放流渔获量较高水平时大,且随时间的延续,差异逐渐增加。同一水平时,基于年龄结构的YPR模型得到的累计单位放流渔获量最小,在捕捞初期,基于雄性体长结构YPR得到的累计单位放流渔获量略高于基于雌性体长结构YPR模型得到的结果,至对虾生长约130-140天时,情况发生反转。5)自然死亡与交尾死亡的作用时间均与捕捞时间范围存在交叉,在开捕和捕捞结束的时间节点,基于叶昌臣等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得到的资源量和渔获量分别是利用Gislason等经验公式得到资源量的2倍多,渔获量的近3倍,是基于Chen and Watanabe提出方法得到的资源量的约60倍,渔获量的87-100倍。交尾死亡处在同一水平时,发生的时间越早,对渔获的影响越大,建议可增加捕捞力量或在满足渔获商品规格的前提下,将开捕时间提前,从而减小交尾死亡的影响,获得更多的渔获量。6)在未引入不确定性时,发生在开捕之前的死亡因素,其不同水平对生物学参考点无影响,引入不确定性后,基于年龄结构YPR模型估算得到的F0.1和Fmax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雌性体长结构YPR模型模拟结果中。除自然死亡系数因素外,改变其他死亡因素的水平,使用年龄结构YPR模型都出现了低估F0.1和Fmax的现象,使用雌性体长结构YPR模型均出现了高估Fmax的现象。另外,基于年龄结构和雄性体长结构YPR模型估算得到的F0.1均值约是中位数的10倍,基于雌性体长结构YPR模型估算得到的F0.1均值约是中位数的20倍,同时三种模型得到的F0.1的中值均分布在5%分位数附近,说明F0.1的分布存在左偏现象,尤以雌性体长结构YPR模型得到的结果明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使用年龄结构YPR模型得到的目标参考点(F0.1)估计值较使用长度结构YPR模型得到的结果更保守,基于年龄结构YPR模型和雌性体长结构YPR估算的Fmax的结果稳定性较好。7)运用3种结构YPR模型估算不同放流和渔业策略下的YPR、EPR、NPR以及渔获物平均体质量,不同模型间同一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数值大小发生了变化。其中YPR和NPR的结果无明显模型间差异或变化规律,而EPR呈现出以雄性体长为基础的YPR模型计算的结果最大,其次为以雌性体长为基础的YPR模型计算的结果次之;渔获物平均体质量以年龄结构YPR模型计算的结果最大,以雄性体长为基础的YPR模型计算的值最小。8)基于模拟的30种放流及开发策略,获得最大YPR的6组策略的最优组合分别是6月10日放流5cm体长组;放流5cm个体、8月16日开捕组;放流1cm个体(age-和female length-YPR)、放流5cm个体(male length-YPR),捕捞死亡系数0.21/d组;6月10日放流、8月16日开捕组;6月10日放流、捕捞死亡系数0.21/d组;以及8月16日开捕、捕捞死亡系数0.09/d组。通过等值线图可以看出,获得最大YPR的放流体长与捕捞力量组合以及开捕时间和捕捞力量组合的最优策略分别是最大放流体长与最大捕捞力量组合和最早开捕时间和最大捕捞死亡,与设定情形的结果差异被认为是模拟过程中,一些参数引入不确定性造成的。根据等值线图,在参数的模拟值范围内,获得最大YPR的最优放流及开发策略是6月10日放流5cm个体、8月16日采取0.21/d的捕捞死亡系数。而获得最大EPR的最优策略组合分别是放流1cm个体、放流时间为5月20-25日之间;放流1cm个体、开捕时间在8月28日前后;放流1cm个体、捕捞死亡系数约为0.1/d;放流时间5月5日、开捕时间8月13日前后;放流时间5月15日前后、捕捞力量0.27/d;开捕时间9月13日、捕捞力量0.27/d。
其他文献
媒介暴力对受众行为与态度的影响日益显著,媒介暴力表述方式日趋多样化,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联系也日益复杂。从受众与效果层面分析媒介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
本论文主要是运用了资料梳理的方法。资料梳理是针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鲁迅作品在泰国的传播情况,顺着泰国的政治历史发展进行介绍并分析。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本人对泰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列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为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指针。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延伸和升级,就是重审养老服务的特殊性,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健康,将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放在养老的首位,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已纳入本研究但尚未进行基因诊断的9个骨硬化症家系/(无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临床诊断或者拟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的先证者进行CLCN7基因筛查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源于英美衡平法,渐渐被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实现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促进公司内外各方主体利益平衡的制度价值。然
旅游安全对女性旅游者来说,不仅仅是因陌生旅游环境引起的不安,而是对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中可能发生情况的担忧。女性对旅游安全的担忧影响到她们对旅游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置辐射台对治疗及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已使用辐射台与未使用辐射台的患儿在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数以亿吨,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唯有建筑垃圾产业化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
<正>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输血史,末次输血为半年前,此后服用中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重度贫血,Hb37g/L,申请输注A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4
期刊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