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威尔斯短篇小说的陌生化艺术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e18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一生共出版书籍一百一十多本,其中包括中长篇小说50余篇、短篇小说90余篇。他凭借丰富的科学知识、惊人的幻想能力、较高的文学禀赋和少有的勤奋精神,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对科幻小说这一文学类别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中篇小说《时间机器》和长篇小说《世界大战》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之作,并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威尔斯的艺术创作影响之所以深远,其高超的小说艺术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其艺术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他在短篇小说中对于陌生化艺术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威尔斯卓绝的艺术才华,独特的审美魅力和积极的批判力量。  本论文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兼顾其理论源头“惊异说”和其理论发展的批判功能,立足于文本分析,以《紫色的蘑菇伞》(1896)、《大决战之梦》(1901)、《盲人国》(1904)和《墙上之门》(1906)为主要范例,结合《水晶蛋》(1897)等13个短篇文本,分别从语言、叙事策略和主题三个方面着手,尝试探索威尔斯短篇小说的陌生化艺术表现,从而论证威尔斯在文学创作上的卓绝的艺术才华、独特的审美魅力和积极的批判力量。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介威尔斯生平及其著作、国内外研究现状、陌生化理论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探讨威尔斯短篇小说在修辞性语言方面的陌生化艺术,具体体现在威尔斯对双关语、隐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意象的独特运用方面;第三章分别从故事的叙述模式和结构模式着手,分析威尔斯短篇小说在叙事策略方面的陌生化艺术之体现,包括嵌入式叙述模式的运用、另类题材的选择、故事背景的陌生化设置以及情节的艺术变形;第四章着重探讨威尔斯短篇小说在主题上的独特之处。不同于前人对于科技大繁荣和理想社会前景的盲目乐观态度,威尔斯对由科技大繁荣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预警,对社会发展前景进行了反乌托邦式的重构,对诸多处于“人生困境”的个人给予了高度关照;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威尔斯在其短篇小说中对于陌生化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体现出他高度的艺术自觉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因而彰显了威尔斯在文学创作上的卓绝的艺术才华、独特的审美魅力和积极的批判力量。
其他文献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为美国戏剧的诞生并跻身世界剧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是一位严肃的剧作家,毕生不遗余力地以
本文以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人”与“自然”及相互关系的对比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描写和对比的分析方法,从词源、词典释义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极富才华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美国主流文学的重要人物。她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  莫里森的小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