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QCA定性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了社会事件中何种类型的事件容易诱发媒介审判,第二部分研究了媒介审判案件中,媒介诉求对司法审判的效果,即具备何种要素的案件使得媒体介入的效果较大,第三部分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媒介审判案例分析及媒体报道分析,提出媒体报道的改进策略。首先,在引发媒介审判的新闻事件类型研究中,研究发现当社会事件满足以下三条路径时,新闻事件容易诱发媒介审判:敏感身份信息+无强弱阶级对抗+特殊情节+事实清楚;政府事务+敏感身份信息+无阶级对抗+事实清楚;政府事务+敏感身份信息+无强弱阶级对抗+特殊情节。其中,敏感身份信息和特殊情节是关键因素。当社会事件满足以上三条路径时,政府应当及时进行舆情疏导,增加信息发布,对网络舆情和媒体进行适当管控,及时控制舆情演变发展。其次,在媒体诉求介入司法审判的效果研究中,研究发现当媒介审判案件满足以下三条路径时,媒体对司法施加较大影响:重罪倾向+政府事务;政府事务+犯案者强势群体;媒体关注犯案者+民间事务+受害者社会地位高。其中与政府相关的事务和涉及强弱阶层的案件,媒体对司法有较大影响,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最后,在媒介审判的典型案例研究中,从伦理道德、司法程序、涉官涉富、弱势群体受审案件、审判结果与民众预期悬殊案件五方面具体进行案例分析及媒体报道分析,发现媒介审判案件中的媒介报道呈现煽情化、过度推断、报道倾向明显等失范情况,并提出法制新闻中新闻报道的纠正。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传播者不再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新闻机构,新媒体时代社会传播结构决定了媒介审判是不可避免的。本研究虽未证明权力的公开介入是司法顺从媒介的充分条件,但是,权力介入仍然会对司法审判产生影响,为了保持审判的公正性,外部权力应谨慎介入案件审判,避免其损害司法公正。当社会事件涉及到敏感身份信息和特殊情节时,政府加强舆情疏导。在媒体诉求介入司法审判的效果研究得出的覆盖率较高的路径中,与政府有关的事务和涉及社会阶层差异的事务是突出矛盾,也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流转机制也对司法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审判一直以来都是媒介与司法共同面对的难题,二者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最大化保证法治社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