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神话分类及其文化意蕴探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愿望的表达,在现代人看来十分荒诞的描述中,有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民族历史、家教观念乃至各类日常生活知识。《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从古至今对《山海经》一书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进入20世纪后,一批学者在中西方实力冲突和文化碰撞的启发下,逐渐认识了西方文化,开始用新的眼光来考察《山海经》。而这种“异文化”视野的获得实际上意味着获得了一个观照自我的镜子——在“世界文化大视野”里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文化。建立一种跨文化视野的的文化阐释方法,从新来阐释本土的文学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方法。在八十年代后对《山海经》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掌握并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果的研究《山海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以及论文写作运用的主要方法。第二章是对《山海经》进行概括性介绍。从《山海经》作者、成书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尝试对《山海经》中研究的神话进行定义,分析出《山海经》在神话研究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及现今研究《山海经》神话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对《山海经》神话进行分类,对研究的创世神话、英雄神化、变形神话分别进行了界定,并从《山海经》中筛选出符合相关定义的神话。第四章主是对分类的神话进行文化意蕴探究。通过对创世神话的分析,探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内在根源,了解先民们对探索世界所做的尝试;通过对英雄神话的分析,深刻领会到原始社会各部族之间的战争对民族之间融合的积极作用,以及先民们借对英雄们的歌颂与缅怀所传达出的对自然不懈抗争的不屈精神;通过对变形神话的分析,剖析出神话人物神圣性的根源,等级制在神话中的体现以及图腾崇拜的本质。第五章是结语。主要是在前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类神话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起到的重要影响,进而放大神话的社会文化功能,使《山海经》这一文学典籍成为探究中古文化的“活化石”,通过解读《山海经》中负载着生成和延续它的那个社会的诸多信息,发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治疗性疫苗是一个新概念,而实际上在一个世纪之前该治疗技术即为众人所知:应用于治疗慢性葡萄球菌感染、梅毒和结核等慢性传染性疾病,只是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
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向社区播散以及社区获得MRSA所引起的感染流行目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作者调查了在澳大利亚各地区门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所
人脸识别技术已悄然走入课堂,成为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技术风尚。作为算法装置,这一技术将师生的身体和情绪放置于被注视和被计算的位置,忽视师生内心对安全感、信任感的需要,强化了一套外在于课堂的知识权力和价值观,反而可能抑制课堂活力和师生的自主性。人脸识别技术还深刻改变着教室不同区域的边界,迫使课堂生活向完全的"前台"生活转换,导向一种与教育的民主价值背道而驰的课堂形态,甚至危及师生的身心健康。建议就人脸识
小鼠白血病病毒分为两类;(1)急性转化MuLV:Abelson,MuLV 其代表,基因组含有v-abl癌基因,编码产生P120^gag-abl磷蛋白,诱发小林巴细胞白血病,(2)慢性转化MuLV:极大多数MuLV均属于此类。基因组不携有v-onc癌基因为其特点,Moloney-MuLV(M-MuLV)是研究这类MuLV致瘤机制
教师素质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而北航北海学院的教师素质存在敬业与精业精神有待提高、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师之间团队协作意识有待加强、研究能力
目前针对铯原子双共振光谱特性的分析精度较差,且观测结果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铯原子双共振光谱特性分析结果不准确,为此提出基于光抽运技术的铯原子双共振光谱特性分析实验.改
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年会”上,大唐微电子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正>2011年以来,内江市档案局新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这一工作中心,以档案工作"134"总体思路总揽全局,把档案工作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紧密结合,开拓创新,扎
传统的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和孤立点敏感,文中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误差平方和为基本思想,提出一种最大化减少当前误差平方和的k-means初始聚类中心优化方法。在初始聚类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加强了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研究。既有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环境治理的举措及成效,也有学者渲染并夸大中国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