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形貌表征及固体颗粒对轮胎湿附着性能的影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在粗糙的路面上行驶时,轮胎通过与路面之间的摩擦耦合传递着车辆与路面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一旦路面有水膜覆盖时,水膜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将产生动力润滑作用,轮胎湿附着性能随之下降,最终产生滑水现象,这大大降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因此,轮胎-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路面形貌三维表征和固体颗粒对轮胎湿附着性能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研究路面形貌三维表征时,充分借用表面形貌的三维表征参数-ISO25178参数和连通性参数对路面三维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定量分析了构造的路面凹槽类型以及采样间距对相关路面表征参数的影响,进而分析了路面的抗滑和磨损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采样间距对路面表征参数影响较小;路面凹槽有利于改善路面的防滑、磨损以及连通性等方面的性能,双横槽路面抗滑性能较好,斜槽路面的连通性较好。这些结果为路面凹槽设计以及轮胎-路面的抗滑设计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在研究固体颗粒对轮胎湿附着性能的影响时,充分考虑了雨水中固体颗粒的影响,把轮胎的粘性滑水问题模拟为胎面单元与粗糙路面之间的动压、挤压膜问题,从而建立了基于平均流量方程的轮胎-路面滑水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进行数值迭代求解,综合分析了固体颗粒、外载荷、初始高度、滑动速度等因素对轮胎湿附着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胎面单元的垂直变形和压力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液膜中固体颗粒体积浓度有利于提高胎面单元的湿附着性能;外载荷、初始高度、滑动速度对轮胎湿附着性能有重要影响,这些结果将促进轮胎-路面滑水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驾驶状态和相关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相关学者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与
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是无损检测领域中最新发现的一种铁磁性工件探伤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铁磁性工件的磁记忆信号,反映出工件上的应力集中区的分布情况,可以对工件的疲劳损伤进行早期诊断。本文以磁记忆信号为研究对象,分析磁记忆信号产生原理,以及基于巨磁电阻(GMR)效应的磁记忆检测原理,构建基于GMR效应的金属磁记忆检测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对510L拉伸试样进行磁记忆信号检测和分析。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三个
我国铁路客货运量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激增,线路出现了超负荷运行的情况,造成钢轨的严重破坏,其使用、维修、更换周期缩短。我国现在使用的大型钢轨在线整修机械基本上都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