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功能的损伤是影响患儿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本课题旨在研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行肺动脉灌注HTK保护液以观察其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40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3~18月,平均(8±4.5)月,体重为4.2~11.5 kg,平均(6.8±3.4)kg。全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2例,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VSD+PDA)8例,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VSD+ASD)10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6例,房室间隔缺损(AVSD)4例。随机分为灌注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n=20)和对照组(体外循环,n=20)。各组均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及麻醉中药物维持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正中开胸,肝素抗凝,切开心包,显露心脏,均经肺动脉测压,记录术前麻醉状态下的肺动脉压力。常规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主动脉根部插灌注针,灌注组经主肺动脉根部同时插灌注针,建立体外循环。两组均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HTK保护液行心肌保护,灌注量为40ml/Kg,灌注时间为7分钟。灌注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4℃HTK保护液,25mL/Kg,灌注压为30~40cm H2O,对照组肺动脉不灌注HTK保护液。然后进行心内畸形矫治,停机后均行肺动脉测压,与术前麻醉状态下作对比。并于麻醉前、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6、12、24h分别抽取动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并在相应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及氧和指数(OI)。运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数资料用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动脉压力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灌注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中IL-6和MDA的浓度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灌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灌注组患儿术后的RI和OI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灌注HTK保护液能够减少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工L-6及氧自由基MDA的释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能够很好的改善体外循环术后患儿的肺功能,本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期间行肺动脉灌注HTK液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有显著的肺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