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CCD4转基因白花株系的转录组分析及其不同拷贝的酶活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胡萝卜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色素之一,会赋予植物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橙色、黄色和红色等丰富的颜色。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黄色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以紫黄质为主。甘蓝型油菜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4(Bna C3.CCD4)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1个CACTA型转座子,该基因的功能丧失导致其无法裂解类胡萝卜素,而具有正常功能的Bna C3.CCD4基因则会裂解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而使花色由黄色变为白色。然而Bna C3.CCD4基因对其它代谢通路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另外,甘蓝型油菜中的CCD4一共有4个拷贝,分别为Bna A1.CCD4、Bna A8.CCD4、Bna C1.CCD4、Bna C3.CCD4。其中Bna C3CCD4优先在白花花瓣中表达,而其它三个拷贝优先在叶片中表达,在花瓣中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这4个拷贝在生物学功能上已经出现分化,但各个拷贝具体的酶活特性尚不清楚,并且与白菜Bra A1.CCD4、Bra A8.CCD4、拟南芥At CCD4的酶活是否发生分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甘蓝型油菜Bna C3.CCD4转基因白花材料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探究Bna C3.CCD4对花瓣中其它生物学代谢通路的影响。同时利用对高世代Bna CCD4、Bra CCD4、At CCD4转基因油菜进行表型观察和SPME-GC-MS实验初步分析白菜、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中CCD4的裂解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甘蓝型油菜CCD4转基因白花材料转录组及代谢组分析:对受体Westar黄花及转基因Bna C3.CCD4白花材料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根据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Bn A10g0411680(PSY)和Bn C03g0549220(LUT2)基因在白花中显著下调。同时还富集到了脱落酸相关通路,脱落酸合成基因Bn C03g0616530(ABA2)和代谢基因Bn C07g0821150(CYP707A1)表达量都在白花中显著下调,且Bn C07g0821150(CYP707A1)表达量下调程度更高,脱落酸含量可能得到积累。脱落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负调控因子PP2C(Bn C05g0690620、Bn A05g0218090等)表达量大都在白花中显著下调,而脱落酸受体PYR/PYL(Bn C02g0501230、Bn C08g0841380等)表达量则是显著上调,脱落酸信号转导通路整体呈增强趋势。代谢组注释的差异代谢物包含了氨基酸、植物激素、脂质等,KEGG富集到的代谢通路包括氨基酸的合成/代谢、脂类代谢与嘧啶代谢等,都与转录组数据良好吻合,证明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2.甘蓝型油菜CCD4转基因白花花瓣脱落酸含量及失水率测定:通过LC-MS测定Westar黄花及Bna C3.CCD4转基因白花花瓣中脱落酸含量,结果显示白花花瓣中脱落酸含量显著高于黄花3倍左右。同时对两组材料进行花瓣失水率实验,结果表明白花花瓣的失水率显著低于黄花。这说明白花保水力更强,花朵萎蔫速率要慢于黄花。3.甘蓝型油菜花瓣中At CCD4、Bra CCD4、Bna CCD4初步酶活分析:观察到不同转基因材料花色表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Bna A1.CCD4、Bna C1.CCD4、Bra A1.CCD4转基因材料花瓣只能呈现淡黄色,而At CCD4、Bna A8.CCD4、Bna C3.CCD4、Bra A8.CCD4转基因材料花瓣完全呈现纯白色。这表明使花色变为淡黄色的CCD4可以分为一组,而使花色变为白色的CCD4为另一组,各组之间的酶活能力相近。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CCD4转基因材料花瓣的气体挥发物。发现转基因植株白花花瓣的挥发物中检测到了α-紫罗酮和β-紫罗酮,而淡黄色花瓣的挥发物中只检测到了α-紫罗酮,受体材料甲9707黄色花瓣的挥发物中没有检测到以上两种物质。结合花色表型以及SPME-GC-MS结果,可推测CCD4的主要裂解底物是δ-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
其他文献
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茯苓皮是在茯苓加工过程所产生的下脚料,其中的三萜物质含量远高于茯苓菌核,由于茯苓皮的加工利用率较低,部分被直接废弃,造成了茯苓资源的浪费。本文以茯苓皮为原料,以茯苓三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丁醇-水两相溶剂法提取茯苓皮三萜,建立了一种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方法。细胞实验研究数据表明分离得到的茯苓皮三萜纯化组分具有较
学位
视顶盖与视觉反射有关,在哺乳动物中调节扫视动作,而在斑马鱼中起到视觉中枢的作用。视顶盖上室周灰质区具有大量神经元,内侧是一层具有分裂能力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边缘靠近小脑处是具有干性的神经上皮细胞。转录因子Pax7对哺乳动物和硬骨鱼肌肉损伤后修复起作用,也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发育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选择以斑马鱼为实验材料,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发现pax7在斑马鱼视顶盖的神经发生和损伤后修复
学位
储藏是马铃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不恰当的储藏条件会导致马铃薯发芽、腐烂,发生品质劣变。涂膜保鲜是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保鲜方法,但保鲜效率有待提高。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储藏动力学试验、代谢差异物筛选等手段,研究壳聚糖涂膜保鲜马铃薯的方法,建立马铃薯储藏品质劣变动力学模型,探讨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马铃薯的抑芽机制,为马铃薯储藏保鲜提供理论基础和高效的储藏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壳聚糖涂膜保鲜马铃
学位
近年来,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已成为危害我国棉花和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深入探索盲蝽对低温胁迫的种群响应、生化基础及内在分子机制,测定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低温下的存活率和低温下的生理指标,分析了低温处理与药剂胁迫对两种盲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通过对低温胁迫后绿盲蝽的转录组分析,验证了绿盲蝽部分抗寒相关基因
学位
食源性病原菌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食源性病原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使得食品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急需对新型食品安全防控技术进行研发。噬菌体作为细菌的特异性病毒,与细菌进行了 30亿年甚至更久远的博弈,使噬菌体极具多样性并进化出高效杀菌的特殊蛋白——如噬菌体裂解酶。因此,可通过筛选高效杀菌的噬菌体或筛选基于噬菌体的高效杀菌产物,以此为基础进行新型
学位
砷(As)和铬(Cr)在自然界中均有广泛的分布,而环境中过量砷和铬的积累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很多环境中都存在重金属综合污染的问题,其中,砷铬交叉污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水体污染。长期处于砷铬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砷铬抗性机制,微生物砷氧化能够将毒性较强的三价砷[Arsenite,As(Ⅲ)]氧化为毒性较弱的五价砷[Arsenate,As(Ⅴ)],而微生物铬还原可将毒性高的六价铬[Chro
学位
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5是一个芸薹属特异的孤儿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性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人的研究发现,MS5位点存在多种变异,至少包括MS5a、MS5b、MS5c和MS5d等不同的等位基因型,相互间存在不同的显隐性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复等位的雄性不育、不育保持和育性恢复的遗传模式,并证明了等位基因互作是复等位遗传的基础。但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MS5的生物学功能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在
学位
油菜是食用植物油和饲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商业化育种理念的推进及分子育种技术的逐步应用,油菜的加代速度已经成为单位时间内决定遗传获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育种(Speed breeding,SB)”这一概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它是指通过人工精确调控影响植物开花的各种因子,最终使植物快速开花、快速成熟的一种生长体系。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开花调控网络
学位
生命体遗传信息传递主要遵循中心法则。目前对生物体相关功能机制的系统解析多集中于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翻译组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遗传信息组学状态,其在动物中已得到广泛认识。然而,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其全生育期的翻译组还未得到系统地注释。本研究对玉米B73自交系全生育期的21个组织进行了RNA-seq和Ribo-seq,从而对玉米全生育期的转录组和翻译组进行系统分析。我们构建了玉米翻译
学位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表现出较显著的杂种优势。但是目前为止我国对杂种优势的利用和研究相对落后。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棉花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是指由棉花核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因其具有比较广泛恢复系、且易于筛选优势较高的杂交组合而被育种家广泛使用,尽管对棉花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分子机制研究还尚显不足。CRISPR/Cas9系统是近几年兴起的基因组编辑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