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征动量当代心理物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的热点,它是指当看到一个目标向前运动(包括隐含运动和似动运动)的时候,目标突然消失,人们记忆的目标位置通常会沿着目标运动方向产生一个向前的位移,研究者认为这个向前位移反映了目标隐含的动量,因此将之称为表征动量。在碰撞事件中,目标运动归因是否会影响表征动量的大小,研究者一直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目标运动归因会影响表征动量的大小,在发动效应类型的碰撞事件中,观察者会形成一种外部归因,认为目标的运动是非目标的冲力造成的,冲力会逐渐消失,因此,目标的表征动量会下降:而在非发动效应类型的碰撞事件中,观察者会形成一种内部归因,认为目标的运动是自发的,不是非目标的冲力造成的,因此,日标的表征动量不会下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目标运动归因和表征动量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空问存在两个物体,并且只有一个物体在运动,发动效应类型的碰撞事件和非发动效应类型的碰撞事件中目标的表征动量是一样的,目标的表征动量不会下降。本研究继续采用碰撞事件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眼动和归因在表征动量中的作用。研究一通过操纵物体的相对速度,考察了目标运动归因和表征动量的关系问题:通过操纵物体的相对大小,考察了外显的运动学信息对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者对目标运动归因影响了表征动量的大小,具体表现是:在观察者形成外部归因的条件下,目标的表征动量会受到非目标冲力的影响,表征动量会下降;在观察者形成内部归因的条件下,目标的表征动量不会受非目标的影响,表征动量不会下降。同时,除了归因因素外,观察者的眼动,也是影响表征动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二通过操纵物体碰撞的时空关系,考察了目标运动归因的变化对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体碰撞的时空关系会改变观察者对目标运动的归因,在时空一致条件下,观察者会倾向于形成一种外部归因,将目标的运动归因于非日标的冲力,表征动量下降;而在时空不一致条件下,观察者会倾向于形成一种内部归因,认为目标的运动是一种自发的运动,表征动量不会下降。时空关系的变化也会改变观察者的眼动模式,影响表征动量的大小。研究三在目标运动归因相同情况下,通过操纵物体碰撞之后的信息,探讨了可得性信息对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碰撞条件下,观察者会获得不同的信息,这些外显的和内隐的信息影响了表征动量的大小。同时,在不同的碰撞事件,眼动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也不同。总之,目标运动的归因是影响表征动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时空关系会改变观察者对目标运动的归因,影响表征动量的大小。在目标运动归因相同情况下,观察者对目标位置的记忆会受到可得性信息的影响。除此之外,眼动也在表征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