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质特征反映了不同森林类型生长的生态条件和生理特性。本项研究采用森林生态定位研究方法,在广州市流溪河库区设立观测点,以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三种主要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选定了电导率、溶氧量、化学需氧量、可溶性磷酸盐、总磷、总硬度、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硝酸盐和氨态氮作为水质参数指标,对各汇水期穿透水、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土壤水的水质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了三种森林类型内水分传输各层次的水质特征及变化机理,并对流溪河水库集水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三种森林类型后各水质参数的浓度变化不一致,除DO和NO3-以外,其它都呈增加趋势。阔叶林中可溶性磷酸盐、总P、总硬度和NH4+含量最高;马尾松林中EC和SO42-含量最高;毛竹林中DO、COD、高锰酸钾指数和NO3-含量最高。三种森林类型水分传输过程中各层次的参数含量变化规律一致,都为土壤水>地表径流>树干茎流>穿透水>大气降水。根据流溪河库区降雨与产流特征,将全年划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汇水期,EC、DO、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钾指数和NH4+枯水期含量最高;COD丰水期含量最高。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把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和氨态氮作为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我们对流溪河水库集水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流溪河水库集水区径流水质综合平衡结果为Ⅰ级水,达到源头水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标准。通过对流溪河库区三种森林类型大气降水水分传输各层次水质的研究,探索了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的养分变化规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森林在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