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自然,形似意美——苏轼词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苏轼词各英译本的对比,对宋词翻译做一次尝试性研究。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苏轼在词体地位的提升方面所做的贡献以及苏词的特点。在文献综述一节中介绍了前人对苏词翻译的研究,以及对“三美”理论的运用,引出正文。 正文分三章:第一章为介绍理论,第二章为分析理论,第三章为运用理论。 在第一章中作者对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三美”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得出结论:在诗歌翻译中‘‘三美”结合得越好,原作中的诗情与诗味儿便能保留得越完整。 第二章是对“三美”理论的具体分析。首先是对“意美”的分析,其中包括对文学意象的处理,对隐喻的处理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处理。第二是对“音美”的分析,作者从韵律和韵脚两方面对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方面谈的是对“形美”的处理,对韵文体翻译,自体由翻译以及散文体翻译进行了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对比。 第三章是对理论的具体运用,作者选用的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语音、词汇、语篇等几个层次分析比较,把“三美”理论贯穿于其中。论文的最后部分为结论。 由于苏词例多数广,本文不可能尽数罗列引用,所以在论文中,作者多选用其较为耳熟能详的词作来分析比较,论证观点。
其他文献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谈话人赋值语义的阐释性理论。本文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选用国内权威英文杂志《今日中国》和西方国家中同样具有威望的《
托尼·莫里森以其对语言和非裔美国黑人不懈得关注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爵士乐》正是莫里森细腻独特叙事手法的典型范例。《爵士乐》创作于美国黑人历史上有名的哈莱姆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