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器中阻塞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反应器在微化工领域和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通道阻塞问题是微反应器故障的常见问题,一旦微反应器发生阻塞故障,将导致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在研究中,首先从微观角度利用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和经典沉淀理论相结合,引入混合尺度的概念,以Na2SO4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Barium Sulfate)颗粒的过程作为阻塞体生成的反应背景,对在微通道内反应生成的阻塞体的成核、生长、聚集过程进行了建模,模拟了部分阻塞的生成过程,并应用此模型定量分析了初始溶液浓度、混合尺度等因素对阻塞体数量密度、阻塞体大小的影响。同时,根据阻塞体在微通道内的受力情况,模拟了阻塞体在微通道内的沉淀轨迹。考虑在实际反应中微通道内溶液浓度存在微小波动的情况下,定义了将阻塞体排出微通道所需最小流速Voff,提出了一个能够兼顾微通道能耗和流量平稳性的优化问题,并求取了最优的初始反应溶液浓度。在该初始浓度下,既可以避免阻塞体的堆积,又兼顾微反应器的功耗和可控性。本文进而分析了部分阻塞条件下,阻塞体在微通道内受到的惯性升力以及经过二次流时所受到的侧向迁移力。通过引入惯性聚集和Dean二次流,优化设计了一种带有扩缩结构单元的微通道,并基于微通道结构的优化设计达到移除阻塞体的目的。最后,建立了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仿真模型,比较了扩缩结构和直管微通道中移除阻塞体的效果,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直管微通道,优化后的扩缩结构微通道对阻塞体的分离效率提高了340%。证明了扩缩结构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阻塞体,实现阻塞体的分离与排除,预防微通道内因部分阻塞体沉积而形成的全阻塞。
其他文献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首都戏剧舞台万紫千红。北京市文化局和市文联举办的“北京曲剧优秀剧目演出季”献礼演出独具风采。北京市曲剧团推出10台经典大戏,在长安大戏院连
本课题组与协作公司在2012年针对油品运输物联网展开研究,在防爆冗余度、检测信号可信度、网络连通性以及网络稽查机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在2017年成功申报了陕西省技术创
通过研究热处理工艺对Al-Mg-Si-Zr-E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金板材的峰时效热处理工艺,探讨了合金的析出与强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540℃固溶1 h后,合金板材的析出相
目的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加强系统呼吸护理,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
本文主要探讨GB 2225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直接用于检测桂花饮料中三氯蔗糖含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同时用甲醇-水为流动相实现了桂花和三氯蔗
目的探讨妊娠期智齿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患智齿急性牙髓炎孕妇50例,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下开髓、根
过去的居住区道路规划建设服务于机动车交通,湮没于"快速穿越"的道路交通设计尺度之中,难以营造以车速低缓、人车分离、慢行安全和安静舒适为标准的宜居环境,从而以宜居社区
分别制备了单掺和双掺Pr3+和Tb3+的NaGdF4和GdB3O6等材料,研究了其真空紫外荧光性质。发现在VUV光的激发下,Gd3+离子在Pr3+和Tb3+的能量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d3+离子不存在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的现状,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教育。方法 选择2002~2003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大专和中专生122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NEAT1)和NEAT2在肺结核中的表达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018年1-8月该院收治的76例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