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短消息应用语言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消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通信工具日益增多,过多的通讯工具和手段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不便,同时在携带上、记忆上和使用上也不方便。怎样将各种通信手段融合起来简化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让人们在需要时能方便地利用其中某一种设备来存取其所有的信息,这就是目前统一消息(OM)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所有类型的消息,包括语音、电子邮件、传真、传呼信息、短信息、实时信息和其他多媒体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人们可以通过任意一种通信终端,如电话机、传真机、手机、计算机等来访问消息,进行阅读、听取或者转发其内容。统一消息服务的最终目标将使用户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任意通信终端(包括有线和无线的设备)存取任意信息。 统一消息服务系统实现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各种不同的消息表现格式间的兼容与转换问题,从而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短消息等不同信息格式的业务有机地集成于一体。短消息作为一项极具吸引力和人气的增值业务,越来越成为以话音业务为主导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另一个重要卖点,本文主要探讨短消息与其他消息格式之间的转换问题。 按照目前短消息服务接入实现,服务提供商SP与短消息网关之间通过二进制的CMPP和SGIP协议接口进行信息交换,SP必须将消息按照CMPP或SGIP协议来封装,对具体协议实现和消息包格式必须深刻了解。许多支持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与外部短消息实体之间短消息传输的现存协议都是通过TCP/IP或X.25访问的基于二进制的协议,由于二进制协议不容易理解,相关的字段多而复杂,服务提供商实现这些接口代价比较高,并且对于移动和联通的互联网关要区分实现。本文在SP与短消息网关之间增加一个统一消息平台,并定义一个新的基于文本的统一短消息应用语言将CMPP和SGIP封装起来并提供一个相关的接口,从而允许来自外部应用的消息以结构化的文本发送到统一消息平台,然后由统一消息平台提供文本内容到二进制协议内容的转换。外部应用不需对具体的互联网关协议做深刻了解,就可以通过统一消息平台发送或接受短消息,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文章第一章说明统一消息平台和统一短消息应用语言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章简单介绍了统一消息平台的结构与应用现状等;第三章介绍短消息服务的发展与技术背景,包括SMPP、CMPP以及SGIP等协议;第四章给出了统一短消息应用语言的定义与设计,第五章说明统一短消息应用语言的具体接口实现,包括统一短消息应用语言的解析、相关类的定义以及二进制协议的数据打包等;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标准遗传算法、佳点集遗传算法、时间规划和遗传规划这四个主题深入探讨了时间规划和演化计算在田径运动会竞赛项目安排中的应用,从中我们学习并了解了时间规划和演化
本文通过对Lotus Notes系统数据库类库的研究,利用Lotus Notes提供的LSX(LotusScript eXtension Module)扩展了LotusDomino/Notes系统类库,开发了专用的报表处理类NMInterface类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测量网络中各种网络流的主要性能度量标准和局域网的各种网络流的流量,为现有的很多网络应用提供这些性能度量标准的可靠的测量数据,为网络测试领域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内容的大规模分发越来越容易,随之而来的产生了对这些数字内容进行保护的需求,最主要就是要防止对软件和数字媒体的非法访问和复制,版权不被侵害,只有
江西省电信公司从全省的计费系统现状出发,提出了建设全省统一、业务综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全省集中计费帐务系统的构想.该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在省级计费中心建立以全省集
该文提出了利用传统的PKI技术结合XKMS来实现新型的证书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实现并验证了该系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要求计算机不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的地位日益突出。网络安全防护形式已经从传统的单纯静态防护,过渡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防护和检测相结合的立体安全防护体系。 联动(Inter
针对DHCP协议目前管理子网的广泛使用,提出了一种能够既保证外网信息安全又支持内网动态IP的VPN网关的体系结构.根据IPSec的实施框架和DHCP协议,为基于IPSec的VPN网关设计在D
该文介绍研制学习者模型的方法和思路,并提出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简称CELTS)的学习者模型标准(CELTS-11),该标准包括三部分;学习者
该文在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和生物免疫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免疫的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探讨,并从健壮性、可扩展性、伸缩性和有效性等角度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