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V抗原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胸腺肽α1抑制HBV抗原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一)淋巴细胞的分离:取健康人静脉血,肝素抗凝,用1640培养液对倍稀释,缓缓加到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离心,吸取淋巴细胞,洗涤后用1640培养液配成2×106/ml的细胞悬液。(二) HBV阳性血清(HBV(+)S)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将淋巴细胞悬液分为四组:①胎牛血清(FCS)对照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0.1ml FCS;②正常人血清(NHS)对照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0.1ml NHS;③HBV(+)S实验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 0.1ml HBV(+)S(不同HBV DNA含量:2.33×107 copy/ml、3.47×108 copy/ml、4.70×109 copy/ml);④地塞米松(DEX)阳性对照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0.1ml FCS +DEX(终浓度为1×10-5mol/L),每组设6个平行孔。将各组细胞接种于12孔细胞培养板,置37℃、5%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孵育,于培养不同时间收集培养细胞,分别用瑞氏染色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凋亡淋巴细胞形态,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染色法分析亚二倍体峰,计算凋亡率。同时设新鲜淋巴细胞对照组:取新分离淋巴细胞,不经培养,直接用上述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三)胸腺肽α1(Tα1)对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实验分组与上述相同,再于各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α1(终浓度分别为:0μg/ml、10μg/ml、50μg/ml与100μg/ml),每组设6个平行孔,其它步骤同前,于培养72h收集培养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一)凋亡淋巴细胞的特征:光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主要特征为:用瑞氏染色法光镜下可见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聚及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光镜下可见凋亡淋巴细胞核染棕褐色;流式细胞术检出凋亡特征性亚二倍体峰。(二) HBV抗原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结果:HBV(+)S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NHS对照组及FCS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HBV(+)S促进淋巴细胞凋亡作用强于NHS,其凋亡率随HBV 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低剂量组(HBV DNA含量为2.33×107 copy/ml)、中剂量组(HBV DNA含量为3.47×108 copy/ml)、高剂量组(HBV DNA含量为4.70×109 copy/ml)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凋亡率与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13, P<0.01),并且细胞凋亡率的升高具有时间依赖性,未经培养的淋巴细胞几乎不出现凋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培养24h、48h、72h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r=0.846, P<0.01)。(三) Tα1抑制HBV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在FCS对照组、NHS对照组及HBV(+)S组分别加入中、高剂量Tα1(50μg/ml、100μg/ml)时,与未加药组(0μg/ml)比较,均显示出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但加入低剂量Tα1(10μg/ml)时,仅有HBV(+)S组显示出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而NHS及FCS对照组与相应未加药组(0μg/ml)比较,未出现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Tα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α1对淋巴细胞凋亡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药物浓度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683, P<0.01)。结论:①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包括瑞氏染色法、TUNEL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术(PI染色)。②首次采用多种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较系统的观察了HBV抗原体外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从形态学、细胞凋亡峰等多项指标证实了HBV抗原在体外可诱导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③首次观察了Tα1在体外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及HBV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证实了Tα1在体外具有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对HBV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作用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