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抗原诱导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及胸腺肽α1对其凋亡抑制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V抗原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胸腺肽α1抑制HBV抗原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一)淋巴细胞的分离:取健康人静脉血,肝素抗凝,用1640培养液对倍稀释,缓缓加到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离心,吸取淋巴细胞,洗涤后用1640培养液配成2×106/ml的细胞悬液。(二) HBV阳性血清(HBV(+)S)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将淋巴细胞悬液分为四组:①胎牛血清(FCS)对照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0.1ml FCS;②正常人血清(NHS)对照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0.1ml NHS;③HBV(+)S实验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 0.1ml HBV(+)S(不同HBV DNA含量:2.33×107 copy/ml、3.47×108 copy/ml、4.70×109 copy/ml);④地塞米松(DEX)阳性对照组:0.9ml淋巴细胞悬液+0.1ml FCS +DEX(终浓度为1×10-5mol/L),每组设6个平行孔。将各组细胞接种于12孔细胞培养板,置37℃、5%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孵育,于培养不同时间收集培养细胞,分别用瑞氏染色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凋亡淋巴细胞形态,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仪(FCM)碘化丙啶(PI)染色法分析亚二倍体峰,计算凋亡率。同时设新鲜淋巴细胞对照组:取新分离淋巴细胞,不经培养,直接用上述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三)胸腺肽α1(Tα1)对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实验分组与上述相同,再于各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α1(终浓度分别为:0μg/ml、10μg/ml、50μg/ml与100μg/ml),每组设6个平行孔,其它步骤同前,于培养72h收集培养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一)凋亡淋巴细胞的特征:光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主要特征为:用瑞氏染色法光镜下可见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聚及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光镜下可见凋亡淋巴细胞核染棕褐色;流式细胞术检出凋亡特征性亚二倍体峰。(二) HBV抗原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结果:HBV(+)S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NHS对照组及FCS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HBV(+)S促进淋巴细胞凋亡作用强于NHS,其凋亡率随HBV 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低剂量组(HBV DNA含量为2.33×107 copy/ml)、中剂量组(HBV DNA含量为3.47×108 copy/ml)、高剂量组(HBV DNA含量为4.70×109 copy/ml)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凋亡率与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13, P<0.01),并且细胞凋亡率的升高具有时间依赖性,未经培养的淋巴细胞几乎不出现凋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培养24h、48h、72h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r=0.846, P<0.01)。(三) Tα1抑制HBV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在FCS对照组、NHS对照组及HBV(+)S组分别加入中、高剂量Tα1(50μg/ml、100μg/ml)时,与未加药组(0μg/ml)比较,均显示出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但加入低剂量Tα1(10μg/ml)时,仅有HBV(+)S组显示出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而NHS及FCS对照组与相应未加药组(0μg/ml)比较,未出现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Tα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α1对淋巴细胞凋亡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药物浓度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683, P<0.01)。结论:①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包括瑞氏染色法、TUNEL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术(PI染色)。②首次采用多种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较系统的观察了HBV抗原体外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从形态学、细胞凋亡峰等多项指标证实了HBV抗原在体外可诱导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③首次观察了Tα1在体外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及HBV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证实了Tα1在体外具有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对HBV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作用更显著。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合理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亦是如此。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利弊及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利弊 措施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极其重
英语教学中提倡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促进阅读技能的形成;设计多样练习,巩固阅读成果等等。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阅读教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扩大词汇量,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了教师不仅是一个课程的指导者,同时还是一个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既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一个课程的研究者。因此,一名英语教师理应根据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尽可能挖掘学科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作用,多主体、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发、使用教育资源,发挥它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一、课内英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的途径  (一)教材
期刊
摘要:由于颁布了新课程标准之后,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两部分阐述了怎样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个机会营造相应的英语语言的气氛,之后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核心,并且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 学习英语  一名比较成功的英语教学老师应该在实际教
现在的《考试大纲》评分标准强调使用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复杂性,鼓励考生尽量使用较高级的词汇和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并且对由此产生的错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讲究措辞,既要有普通词语,也要有高级词汇;既要使用简单句,也要学会并尽量使用复杂句式,如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状语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等;既会使用陈述句,也要会使用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等;还要尽量多使用非谓语动词、虚拟语
期刊
一、扩大阅读量,增强语言感觉  大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因为读的过程也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大量的阅读可以增加阅读者与词语和单词的接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的英语短文,如幽默故事,名人传记等,并且,在学生阅读时,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和方法去阅读,如掌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读的过程中可以先粗读一遍,把握整体,然后再细读
期刊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英语中讨论式教学法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运用的意义和高中英语课堂低效的原因,并对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策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高中英语 讨论式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成绩有着
摘要:英语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英语教学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学生和老师的学科。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实现突破,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希望通过增强学生的语感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也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语感 语法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牛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