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四年来,中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2005年蔬菜出口增幅较大,出口680万吨,同比增长13%,出口额44.8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6.2%,同比增长18.1%,进口9.7万吨,同比下降9.2%,进口额0.8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蔬菜产品中,鲜冷冻蔬菜出口408.39万吨,同比增长12.63%,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1%,出口创汇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占蔬菜出口金额的39.6%;加工保藏蔬菜出口237.9万吨,同比增长15.4%,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5.0%,出口创汇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占蔬菜出口金额的41.6%;干蔬菜出口33.7万吨,同比增长1.5%,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0%,出口创汇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占蔬菜出口金额的18.8%。蔬菜出口贸易仍以东部沿海地区(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江苏、辽宁、河北、上海)为主,约占蔬菜出口额73.4%,中西部地区(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安徽、四川、湖北)约占14.6%,沿边省市(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约占5.8%。亚洲是我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5年占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的66.9%,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分别占18.3%和8.6%是蔬菜出口的重要市场,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占6.1%,出口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出口蔬菜主要集中于用工量较多的蔬菜、国外认为比较效益低的蔬菜、中国特有的蔬菜和国际市场公认具有药用保健价值的蔬菜。本文依据我国蔬菜出口现状,运用贸易依存度、进出口价格和世界市场份额等指标对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蔬菜在价格、品种种类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其中竞争力较强的蔬菜有鲜菜、姜、大蒜、蘑菇、萝卜及胡萝卜等,而其它产品的竞争力仍较弱。对影响我国蔬菜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蔬菜生产资源配置不合理,简单的数量规模型扩张造成供给过剩,资源浪费;蔬菜产品安全和卫生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市场销售受阻;采后处理技术落后,加工保鲜能力不足,蔬菜浪费严重;我国有能力参与国际蔬菜市场竞争的企业和组织不多,缺乏规模效益;蔬菜经营形式和物流管理手段落后,市场风险增加等是影响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因素。发挥我国蔬菜生产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并将其转变为市场优势和出口优势,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合理规划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加大对优势区域和优势品种的支持力度,形成优势和规模经济的有利格局;第二,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对蔬菜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力度,根据我国国情与世界发展趋势的蔬菜生产技术,使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提高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对规模型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形成蔬菜供应链,提高竞争力;第四,加大蔬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改善蔬菜产业的市场开发能力。第五,改进和完善贸易政策,推进蔬菜出口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