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首次就诊、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及少部分用药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3.0T磁共振扫描,采用多模态脑影像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皮质边缘系统神经环路及胼胝体的变化,寻找这些变化与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关联性,探讨重性抑郁障碍脑功能和脑结构改变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选取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首次就诊、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及少部分用药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42例(25女17男),同时按照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原则选取正常对照35例(17女18男),要求所有受试者均为汉族、右利手。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均为18-50岁,由两名副教授以上级别的精神科医生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进行诊断。重性抑郁障碍组: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以首次就诊,从未接受过任何精神科药物治疗者为首选;HAMD≥24分。排除有环性心境障碍和双相障碍家族史的患者。健康对照组:不符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入组前一个月没有服用过任何精神科相关药物,HAMD≤7分。所有受试者均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史,尤其是可能与大脑组织变化相关的疾病,并且无磁共振扫描的禁忌症。由经过培训,并通过了临床评定一致性检验的研究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量表评定:中国人利手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比较。采用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对静息态磁共振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半自动感兴趣区域的分析方法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胼胝体及胼胝体亚区的FA值比较。
结果:
1、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评分方面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到左侧额皮质的功能连接显著性下降。
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到左侧小脑的功能连接显著性下降。
4、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总体FA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前膝部FA值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其它8个亚区FA值则无明显差异。
6、男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FA值显著性低于男性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R1R4R5R7R8)亚区FA值显著性低于男性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男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FA值显著性低于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相比,男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R4R5R7R8)四个亚区FA值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首次就诊、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到左侧额皮质、杏仁核到左侧小脑的功能连接显著性降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皮质边缘系统神经解剖回路的异常,左脑功能的异常在重性抑郁障碍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左右脑的功能失衡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的假设。
2、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的完整性显著性下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不仅有某些特定脑区的损害,还存在脑区之间连接的异常。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静息磁共振研究的结果,左右脑功能的失衡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重要枢纽。
3、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前膝部FA值显著性降低,胼胝体前膝部存在白质完整性的受损,而胼胝体它亚区并无显著降低,胼胝体前膝部完整性的受损可能参与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4、重性抑郁障碍组胼胝体及胼胝体亚区FA值的降低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中胼胝体及胼胝体亚区FA值的降低是促进重性抑郁障碍组总体胼胝体及胼胝体亚区FA值降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