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与保守之间——晚清宪政思想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qm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古老的传统社会在外力刺激和内力作用下,社会政治逐渐转型。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晚清新政、辛亥革命等一系列事件,无疑都程度不同地推动了这一过程。政治转型的重要表现及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民主政治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其中民主宪政思潮的不断发展,成为促进晚清社会政治向近代转型的重要因素。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则是这一思潮的主导者,他们积极参与了晚清时期社会政治的改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晚清民主宪政思潮发展的一个特点是,由保守逐步趋向激进,但是在趋向激进的同时,又尽量保持一种中庸之道。分析其原因,在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尽量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与西方民主宪政的契合点,以便更好地移植嫁接民主宪政这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晚清进步知识分子群体在有关国家政治社会的改造问题上意见不一,并逐步分化为两大派别——立宪派和革命派。虽说两派在改造社会与政治的理念有所差异,但是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可谓是“殊途同归”。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三种政治势力,资产阶级立宪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清王朝,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宪政设计。然而在这三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产生的合力下,晚清的民主宪政思潮发展也在激进与保守之间徘徊。晚清宪政思潮的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无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说他们的民主宪政观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他们大都主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要与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民主宪政才会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才会有生命力。所以,他们的宪政思想也体现了异化与开新同时存在。他们的这种探索,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外部性理论认为,FDI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学习效应、联系效应、R&D当地化等方面入手,分析了FDI技术溢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机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1、中英增长模式的历史差异 中英增长模式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在近代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建立世界性霸权的首富国家;而中国却日渐衰落,在全球化
学案体是一种融学人传记和学术资料于一堂的综合性史学体裁,具有以人为纲、记述学术宗旨、突出学术成就和创见、辨别学术源流的特征。它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是明清时期理学文献编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