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纳米氧化硅在银离子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及含银产品在电子电镀、感光材料、化工和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大量含银废液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使得银资源大量浪费。因此,回收含银离子废液中的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实用意义。本论文将不同结构和性能的有机功能分子嫁接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制备出了三种对银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功能的材料,为从含银溶液回收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合成了磺乙基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磺乙基改性二氧化硅能够选择性吸附银离子,最大吸附量为21.9mg/g,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最佳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封闭剂有无溶血现象、有无过敏反应、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及其严重的程度、寻找主要毒性靶器官以及该损害的可逆程度,找到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临床设计使用剂量和用药后的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纤维蛋白封闭剂的体外溶血试验:取兔血制成脱纤血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脱纤血液,得沉淀的红细胞。量取血细胞加生理盐水稀释成2%的红细胞混悬液。试验设9个试管,第1到第5管为不同浓度的受试
学位
衰老被定义为生理完整性的逐渐损失,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这种退化是人类病理学的主要危害因素,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近五年,衰老细胞的累积及其分泌表征(SASP)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衰老细胞和肿瘤细胞类似的“促幸存抑凋亡”机制,开展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药物“senolytics”的发现是目前抗衰老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有:1.建立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利用鼠肾小
学位
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B)系从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CB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但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CB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学位
目的:在分析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整体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个案报告表的质量。通过评估工作探讨报告整体可利用性以及研究时间段江苏地区的避孕药品监测工作开展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避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方法:在对监测中心2008~2016年收集的3384例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总体分析和关联性评价后,按照报告年份,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339例(10%)报告进
学位
ras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原癌基因,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近4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ras基因突变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均起到促进作用。正因为ras基因具有如此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所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人类已知的所有癌症类型中,发生ras基因突变的癌症占比约为30%。尤其是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存在H-ras基因突变,特别是在高转移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88%的患者癌组织中发生
学位
目的:研究23种黄酮类化合物及4种染料木素衍生物与蛋白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 H=7.40)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结构-亲和力关系。方法: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测定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荧光强度变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研究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后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模式及亲和力情况。结果:1.23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溶菌酶
学位
奈诺沙星为新一代无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NFQ),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和选择性细菌拓扑异构酶Ⅳ。体外抗菌作用显示,奈诺沙星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均有作用,其中对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尤其有效,包括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苹果酸奈诺沙星注射液为1.1类新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在中国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试
学位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不同比例的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UL)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FP/TZP)制剂的用药频度,与鲍曼不动杆菌(Ab)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用药频度不同时对耐药的选择压力,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中心获取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医院CFP/SUL(1:1)和(2:1)制剂、CFP/TZP(4:1)和(8:1)制剂的全身用药消耗量
学位
内吗啡肽是迄今所知对μ-阿片受体亲和性和选择性最好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对多种疼痛有显著疗效。但是其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很低,侧脑室注射有很好的镇痛活性而外周注射基本无效。近年来发现穿膜肽能够提高药物的脑摄取量,使得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且不损害其完整性。本研究以内吗啡肽-1为研究对象,采用穿膜肽策略,研究穿膜肽在介导内吗啡肽-1跨越血脑屏障并保持药物镇痛活性方面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固相合成法分别合
学位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真菌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对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相对更难治疗,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不仅治疗真菌的药物偏少,而且真菌治疗药物均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此外由于真菌细胞和人类细胞同为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生理、代谢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许多抗真菌药物在长期使用后对人体都有比较大的毒性,不仅不利于真菌疾病的治疗,也大大约束了抗真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