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忻州古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7年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以来,随着当前品牌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效应也愈发被重视。因此,唯有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方可在旅游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以往的品牌建设和文旅融合是两个模块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来探索忻州古城品牌建设模式,主要研究如何循环利用忻州古城、如何提升忻州古城在本省乃至全国的价值,如何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古城,以期使忻州古城找准定位,抓住大环境尽快发展。忻州古城作为忻州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当前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已成为首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之一。然而,与凤凰古城和丽江古城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忻州古城旅游品牌承担着忻州旅游业发展振兴的重要任务。一个高质量的旅游品牌具有很大的价值。忻州古城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能否建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因此,塑造旅游品牌是忻州古城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背景下,系统评价忻州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品牌存在的问题,提出品牌构建策略,对促进忻州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界定文旅融合和旅游品牌概念的基础上,以品牌形象理论为基础,首先介绍了忻州市旅游概况和忻州古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过程,同时结合陕西省袁家村项目的经验,分析忻州古城与袁家村合作共赢模式。通过查阅文献,前期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焦点群体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分析了古城旅游品牌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期望确认理论,通过满意度与期望度的IPA分析,得出了目前主要有旅游品牌定位不明确、服务质量不高、宣传力度不强、文旅融合不足等问题。最后通过保障对策、完善对策、突出对策和传播对策四个方面来塑造忻州古城旅游品牌,提高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进一步促进忻州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研究来有效补充现有的旅游品牌建设理论体系,加强对旅游品牌核心问题的理解,全面提出了旅游品牌建设的策略,拓宽了旅游品牌管理的研究视野,为古城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正>特色农业核心在"特色"。特色是生命力,是农业发展的持久竞争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发展,将其作为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完善政策,强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品牌竞争能力及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带动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培育出一批特色农产品精品园区、示范企业和优势聚集区。近3年安排资金
期刊
<正>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提升农民收入等经济功能方面,还体现在涵养生态与保护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保障绿色产品供给等生态及社会功能方面。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不断推进产业扶贫以及带贫机制创新,能够有效发挥联户增效、助农增收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经营规模不大、产业链在中低端徘徊、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发展资金缺乏,
期刊
有机农业植物保护是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了整个植物生产全程,有效的保护有机农业植物能够提升生产效益,促进生产发展,落实保护理念,推进我国的绿色建设进程。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作物植物保护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加强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建议。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无污染食物备受青睐。近年来,我省广泛推广农业科技,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可观。但总体来看,我省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产量至上的种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农民群众及农业企业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绿色农业概念与内涵,重当前利益,发展绿色农业没有成为自觉行为。
期刊
<正>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省农科院成立调研组,针对我省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总体上看,近年来我省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明显,但由于受资源条件和发展阶段限制,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耕地硬约束日益趋紧。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亩,仅相当于
期刊
<正>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徐淙祥代表提出关于加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第5198号建议)。近期,农业农村部作出如下答复。1关于强化绿色生态循环发展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期刊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新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遵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
期刊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佛教徒专用自称。"贫僧"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佛教徒身份自我认同的完成。外来宗教词汇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土壤。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现有的佛教词汇研究较多关注汉译佛经对汉语的扩充,但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