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图案的艺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大的领土上苗族人民创造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苗族的工艺艺术更是纷繁多样胜为瑰宝。其中苗族刺绣艺术风格独特,为人所叹。苗族刺绣工艺是苗族地区艺术发展的证明,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刺绣便是他们特有的符号。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起到了替代文字的作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刺绣图案艺术中形成了自己“无字的史书"。中国的西南部贵州省的黔东南地区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刺绣种类也纷繁复杂。苗族刺绣做工精细,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题材,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主要有12类。目前国内关于刺绣的研究成果有不少,专家和学者们分别从民族学、艺术学等各学科的视角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从著作方面来看,对刺绣整体上的描述的编著比较多,但具体研究性的专著仍比较缺乏。有鉴于此,本论文试图在个案研究上对刺绣的图案进行深入地探索。本论文在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黔东南西江镇苗族服饰上几何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及其它神话图案的研究,来分析其内在的象征意义,解读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从对西江镇苗族刺绣图案的分析及其反映的民族神话历史传说、民族宗教信仰及民族图腾崇拜等方面来对苗族刺绣进行综合的个案研究。笔者通过在黔东南西江镇的实地调研,了解西江镇苗族地区地域文化特点,并对西江镇苗族刺绣的起源与发展有所了解,再研究其背后所承载的民俗文化。重点对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的图案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从图案的来历、题材特征、艺术特色、及象征意义上展开论述,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苗族刺绣图案的特色。本论文主要分为绪言;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艺术的源流、研究、图案的审美分析;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五章。论文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了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地区的地理历史环境及刺绣艺术的历史发展状况等。第三章、第四章对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的艺术技法进行大致叙述,主要对刺绣的图案进行了归类分析,包括刺绣图案的来历、艺术特色及审美分析,以及对刺绣图案的象征内涵进行了探讨。第五章阐述了话江镇苗族刺绣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从刺绣的商品化与市场化现状、刺绣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及刺绣的保护性开发与传习方面进行阐释。同口寸,根据调查现状对黔东南西江镇苗族刺绣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思考。苗族刺绣图案艺术是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组成部分,其传承了苗族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民族审美观。苗族刺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深入挖掘整个苗族的历史、民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同时,对苗族刺绣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再平衡过程中,指数市场的发展也逐步复苏,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然而,世界经济的强联通性,促使指数发展危机与机会并存,对整个世界的金融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背景与目的:随着脾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一步发展,从病证结合的角度进行脾虚证的研究成为新的方向和趋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量的
4卷本的《陈旭麓文集》出版至今已20余年,其影响不减。尤其有关"人物研究"的相关论述,包括对近代中国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文章,还有陈旭麓先生为他人研究人物专著撰写的"
西方各历史时期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奥尔巴赫《摹仿论》一书考察的焦点问题。《摹仿论》主要分析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经典写实之作,并通过文体比较的方法,分别论述了各
偏航变桨齿轮箱作为偏航系统和变桨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风电机组的运行质量和发电效率。由于工况的特殊性,偏航变桨齿轮箱在结构和性能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政策是由人制定的,必定要有满足人需求的某种价值存在,并且这些价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策的全过程。高校招生政策是一项涉及面极广、影响颇深的政策,它的制定与调整也必然是在人
背景我国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高达60%-80%。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宿主免疫调节的紊乱是造成肝脏病变的重要原因。其中T细胞亚群介导的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异常
天津港东疆港区坐落于天津港港区陆域的东北部,是浅海滩涂人工造陆形成的半岛式区域;港区南北最长边为10.7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为30.9平方公里,分为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
自主移动家庭清洁机器人是家庭服务机器人中的典型代表,它的问世与普及将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庭中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将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中起到巨大作
铁路运输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力,但是目前铁路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却比较低,远远落后于社会各方对铁路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为提高铁路的竞争力,全国各地均纷纷提出物联网在铁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