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大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生活是决定个体健康成长、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也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个体学校适应能力提升的宝贵建议。当前,研究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等对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较多,而涉及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因此本研究以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和学校适应能力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邱达明的《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初始问卷和方晓义的《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为测量工具,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平均值是36.268,题项平均值为2.790,低于中等水平值3。(2)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平均值是171.97,题项平均值为2.867,低于中等水平值3。(3)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及其分维度锻炼动机、锻炼方法与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分维度锻炼时间与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相关性达到了0.05的显著性。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与学校适应能力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4)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学校适应能力回归系数为0.426,标准化系数为0.329,P<0.001。分维度锻炼动机、锻炼方法对学校适应能力回归系数分别为1.109、0.321,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79、0.145,P值均小于0.001;锻炼时间对学校适应能力回归系数为0.168,标准化系数为0.064,P值小于0.05。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学校适应能力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回归系数分别为0.071、0.072、0.071、0.049、0.064、0.043、0.056。研究结论:(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维度锻炼动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锻炼方法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锻炼时间达到了中等水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2)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满意度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均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择业适应达到了中等水平。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总体水平有待提高。(3)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分维度锻炼动机、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锻炼动机、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锻炼动机>锻炼方法>锻炼时间。(4)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分维度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