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契约是反映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中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Argyris,1960),蕴含着双方彼此之间对于相互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和认知。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索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内容结构,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对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和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决定着政府行政管理的效能,反映着政府形象。但是,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企业中,涉及公共部门的很少,因此,在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引入心理契约的理论并加以研究,能拓展政府对公务员管理的视野,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提高管理效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并由此引发的相关管理问题的研究。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编制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卷,探讨其心理契约内容结构及特点,分析人口特征对其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可以从两个层面四个维度进行解释,即行政组织层面和公务员层面,这两个层面各自都包含了四个维度,这个结论在以往二维结构或三维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与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相比,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具有政治性、公共性、服务性、公正性等特点;人口特征变量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研究提出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板块,即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加以考虑和重视,来对公务员实施“心”的管理,保证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和谐发展。
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国内外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且为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科学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