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政策工具及其有效性研究——以淮河为例的政策模拟与设计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剧、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各大湖泊和重要水域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明显下降。目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水域的水质仍在下降。因水质下降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已经给人们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主要还是沿袭传统体制下的命令控制型政策,虽然这种政策工具在改善我国水污染状况方面发挥过较大的作用,但其效率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显然不相适应。因此,借鉴发达国家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转型发展阶段的现实国情,把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到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深化对现有不同政策的认识,使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体系更有效率,更具灵活性,这对于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试结合运用经济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等在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着重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控制与管理水污染的政策问题。在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阐述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水污染的成因、特点、危害以及控制与管理政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淮河流域为具体案例,对其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查和剖析,针对其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建模、政策模拟,比较了相关环境政策工具的成本有效性,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和设计了一个综合管理政策框架,最后给出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分为7章。第1章主要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明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论文的基本框架,同时总结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章概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主要是国外)有关控制水污染政策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第3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水污染的本质及各种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效率及优缺点。第4章对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成因、特点及危害加以分析,回顾了我国在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第5章分析了个案--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其政策工具的应用情况,并针对淮河流域分别模拟了比例配额和转移税收两种制度,并比较了这两种制度下的水污染治理成本,从而为选择更有效率的环境政策工具提供建议。第6章主要介绍美国、芬兰、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控制与管理水污染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并总结其对我国的启示作用。第7章结论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有待改进之处。
其他文献
货币政策是一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单一或双重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也无法全面衡量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满足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社会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