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相互合作能力。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扩展延伸,承担着培养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发展的教育功能。长笛自清末民初时期传入我国,广泛用于管乐团演奏中,目前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入校园,学校借助这一西洋乐器,将音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知识内容相互关联。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实践能力,接受多元艺术文化浸染,提升审美能力。因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对于第二课堂的教学亦没有硬性要求,导致长笛第二课堂处于尴尬境地,主要表现在教学的随意性和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师教学内容不固定,这都有悖于器乐进课堂的初衷。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她们的自尊心与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又缺少自我剖析与判断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长笛第二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加以正确引导,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学生喜爱的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三维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在第一课堂或是第二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调查与实践,可分为以下三部分:一、通过对学校、学生以及教师三个方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校方对于器乐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否关注到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情况,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情感与过程的体验,学生在课上与课后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师对于长笛第二课堂的评价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二、结合上述调查能够发现,目前教师在长笛第二课堂教学中,更多教授的是演奏长笛的技能技巧,没有注重体验学习过程与教授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情感没有持续性培养,学校对于第二课堂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自由散漫,随意性较强。在关注到这些问题后,以三维目标为依据,围绕着对学生情感培养、学习过程的感受以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等三个方面,从掌握正确的基本功练习方法到通过音符卡片与乐曲变奏的形式达到音基知识的夯实,从中西方不同音乐文化的赏析到亲自动手进行乐曲改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三、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讲授法、练习法与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与量力性原则等教学原则,指导、调节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家长的反馈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能力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进度与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教学定位,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观的教具与生动的语言,精心设计安排教学过程,使得课堂教学艺术化等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