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需求庞大,养老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病残高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更是令人堪忧。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和核心化,社会流动性增强,子女负担沉重,家庭难以承受巨大的养老负担。机构养老因其服务质量和养老成本昂贵无法大规模推行。社区养老因其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真正满足高龄老年人的需求。在各种养老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的情况下,苏州市通过积极探索,开拓了一条以低龄老年人为志愿者团队的道路。社会工作者通过对低龄老年人的培训、赋权增能,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的为高龄老年人服务。本文以苏州市吴门街道的“低龄助高龄”—低龄老人增能服务项目为例,分析了低龄老年人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论证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本文并且阐述了社会工作者是如何介入“低龄助高龄”志愿服务中去的,社会工作者是如何为低龄老年人赋权增能的,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者是如何具体的介入“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中去的。笔者倡导其他社区以苏州市吴门街道为鉴,在现有的养老模式下,不断地完善新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