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视觉启发的形状特征层次模型及其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计算机拥有与人类相媲美的目标识别能力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目标。应用生物视觉的信息处理机制进行目标识别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形状特征作为描述目标的重要特征,在大脑视觉皮层中通过腹侧通路的V1-V2-V4-IT区进行层次化表达。由于形状信息在大脑皮层中的处理机制相对复杂,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传统计算机视觉方法停留在模拟V1区提取目标形状的条形特征,忽略了高级视觉皮层对目标形状表达的重要作用。因此总结并分析高级皮层的形状信息处理机制,并应用于提取目标形状特征进行目标识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从生物视觉角度出发,针对V1提取条形特征对目标形状表达的不足,重点研究了腹侧通路V1-V2-V4区对形状信息的处理机制,建立了形状特征层次模型,进一步提取角形、曲率特征。模型的V1层通过Gabor提取条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V2层,结合3D-DOG抑制噪声,并将两组方向相差90度的Gabor滤波器组提取的条形特征组合为角形特征;V4层通过曲率域计算,描述目标轮廓的形变程度,并最终提取融合曲率与梯度方向的直方图特征。通过条形、角形、曲率的层次性表达,有效增强了目标形状关键点的描述;通过结合曲率与梯度方向直方图,可以有效弥补单一的曲率或梯度特征局部描述的不充分。通过利用MNIST手写数字数据集与21类遥感影像数据集,提取目标形状特征并进行分类,并与传统的生物视觉启发的计算模型与典型的计算机视觉图像表达方法对比,发现本文模型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目标识别效果。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了方向拓展、尺度拓展、层次性表达、特征融合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由于热流场和应力场在裂纹尖端都存在奇异性,因此传统方法在对热弹性裂纹进行力学分析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一般的热弹性裂纹问题,在热应力分析之前应该先进行一次热传导分析,以提供裂纹尖端周围精确的温度场和热流场分布。本文利用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将热弹性裂纹问题引入哈密顿体系,得到辛对偶控制方程,并首次给出了热膨胀效应项所对应的解析形式的特解。利用所得到的辛本征解和特解,构建了
肌腱损伤在临床属常见疾病,由于肌腱组织细胞血管含量少损伤后难以自我修复,目前对于肌腱组织的研究仍停留在治疗手段上,而对其深层分子机制的研究甚少。3-磷酸肌苷依赖性蛋
湄洲湾位于福建省东部,紧邻台湾海峡,具有丰富的海洋经济资源和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其土地资源匮乏的短板不断凸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湄洲湾政府主持了多起围填海工程。围填海工程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海湾内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更有甚者将会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此外,每年夏秋两季,湄洲湾都会遭受由风暴潮、大风大浪和内陆洪水带来的巨大损失。当台风靠近海湾时,较低的台风中心气压
羅漢圖像作為中國佛教美術創作的重要題材,早在南北朝時代便已開始流廣,尤其以繪畫和雕塑的形式最為普遍。在隋唐三百年左右中,羅漢像皆屬於其他佛教美術題材陪襯之地位,直到
具有锆英石(ZrSiO_4)结构的四方钒酸盐晶体,是三价镧系稀土激活离子的重要基质材料;而与之同晶型的四方正磷酸盐晶体,也有望成为这类激活离子的理想基质。在四方钒酸盐和磷酸盐晶体中,以LuVO_4和LuPO_4最适合用作Yb离子基质晶体。因此,研究四方结构LuVO_4和LuPO_4晶体中Yb离子的激光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工作中,我们对Yb:LuVO_4和Yb:LuPO_4两种晶体的光谱学性
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地区,是近年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银铅锌矿床。该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老里湾花岗斑岩体内,部分产出在熊耳群围岩内,矿体同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地质研究表明,老里湾银铅锌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可分为四个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菱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重晶石—方解石阶段。LA-ICP-MS锆石U-Pb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相关疾病,这些疾病包括脂肪性肝炎、酒精性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中国由于饮酒导致肝脏
标注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任务,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标注方法普遍存在两种缺陷:1、通用性不高,模型表现很依赖针对具体任务设计的输入特征,对于新任务往往需要花费
背景与目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起初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后
非线性系统中,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增强噪声的作用可以提高信号处理的效果,这一现象被成为随机共振。本文主要对多阈值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互信息为测度,根据三种不同的阈值取值方法,对加性与乘性高斯噪声共同作用下的多阈值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现象的产生受阈值单元输出元数、阈值单元数、阈值取值方法与阈值大小的影响,其中阈值与阈值输出单元数的选择对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