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Angle Ⅱ~2类错(牙合)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 Ⅱ~2类错(牙合)的机制和效果。 方法:选取30例(男19例、女11例)FG-G期恒牙列Angle Ⅱ~2类错(牙合)患者,分为Herbst治疗组(Herbst组)和方丝弓治疗对照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男9例、女6例),经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进行Ⅰ期矫治后,进一步用方丝弓矫治器精细调整(牙合)接触关系,完成Ⅱ期治疗;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Herbst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牙合)、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并产生了以下变化。 1.Herbst组治疗后磨牙关系改善了6.12mm,骨性变化占65.36%、牙性变化占34.64%;覆(牙合)减小了3.25mm,骨性变化占96.77%、牙性变化占3.23%;其中,下颌骨前移了3.17mm、下齿槽座点下移了3.12mm,在磨牙关系和覆(牙合)的矫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上颌切牙(牙合)向移动了0.22mm、下颌切牙龈向压入了0.65m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了2.13mm、下颌磨牙近中移动了0.74mm(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磨牙关系改善了5.2mm,骨性变化占49.42%、牙性变化占50.58%;覆(牙合)减小了2.40mm,骨性变化占91.25%、牙性变化占8.75%;其中,下颌骨前移了1.34mm、下齿槽座点下移了2.11m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了3.49mm,下颌磨牙近中移动了1.71mm(P<0.05)。两组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