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氟中毒区氟、砷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及固除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逐级化学提取方法和物质平衡定律来分别分析昭通氟中毒区土壤中氟、砷在自然条件和人为作用下的迁移规律;然后根据当地广布的碳酸盐岩物质成分的原始差异,选取不同材料进行固氟、固砷实验,研究能够有效降低燃煤氟、砷污染的经济实用的固除方法;最后对昭通氟中毒重病区不同主食下的日摄氟、摄砷量和主食结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为昭通氟中毒区提出经济实用的防治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昭通喀斯特区土壤中氟的化学活动性明显高于非喀斯特区,但砷的化学活动性明显低于非喀斯特区。昭通土壤中水溶性氟、水溶性砷对原生粮食和浅层地下水的贡献都很小,不是造成地区氟、砷污染的主要原因。   (2)昭通氟中毒区传统农户家煤泥中氟的平均释放率(73.83%),砷的平均释放率为(31.67%)。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污染物70%以上都是由拌煤粘土释放的,粘土是昭通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的砷污染物有接近45%是由粘土所释放的。   (3)昭通氟中毒区水洗煤中氟含量稍高于民用煤的氟含量,砷含量稍低于民用煤的砷含量;与普通民用煤类似,水洗煤中氟和砷的燃烧平均释放率84.3%和23.6%;水洗煤中氟、砷释放量分别为120.3mg/kg和1.42mg/kg,比传统煤泥要低38.6%和86.2%。   (4)镇雄芒部和昭阳小龙洞燃煤中添加煅烧后的含白云质硅质灰岩和煅烧后的硅质灰岩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氟和砷的逸出。两地区的平均氟、砷释放量分别为46.8mg/kg和0.54mg/kg,29.2mg/kg和0.76mg/kg;平均固氟、固砷率分别为60.5%和90.3%,76.5%和86.6%。相比传统煤泥,其氟、砷释放量均降低了70%以上,固氟率提高了2~3倍,固砷率提高了20%以上。   (5)在昭通氟中毒区添加碳酸盐岩原岩或煅烧产物均能起到一定的固氟、固砷作用。相比原岩,煅烧处理后的碳酸盐岩圆氟效果较好,其固除效果与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关系密切,硅质含量越低,碱金属越丰富的碳酸盐岩的固氟效果越好。   (6)添加固除材料的多数烘烤玉米中氟含量都降到4mg/kg以下,其氟、砷含量降低了50%以上,可大大降低居民患上氟中毒的风险。   (7)昭通氟中毒区以烘烤玉米为主食的居民总摄氟量远高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居民,其总摄氟量均超出我国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居民总摄砷量大体上来看是安全的,不同类型主食的居民摄砷量差别不大,但相比原生环境,以烘烤粮食为主食的居民摄砷量大大增加。
其他文献
手性环氧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合成砌块,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含手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生物催化环氧化可以实现高对映选择性催化,与传统的化学催化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
后羿自射日之后,便与嫦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惜好景不长,后羿射九日的消息传到了天庭,大臣们添油加醋,把后羿描绘成凶神恶煞的魔头、天庭的心腹大患.玉帝大怒,派出一员大将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自1996年元月1日正式实施(2004修正)以来,为保障票据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票据的流通和发展.但随着市场经
文章针对城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展开分析,介绍自动续期面临的有偿性、流程问题,并且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完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相关制度,保障人们的居住
水库消落带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衔接过渡地带,对水库水体营养盐具有源和汇的双重作用。植被是消落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拦截、过滤大量由陆地向水体迁移
多孔炭孔尺寸调控,或称为多孔炭定向制备,就是根据用途和应用领域对多孔炭吸附性能的特定要求来确定、调节、控制吸附材料的孔尺寸,生产出具有指定孔尺寸的多孔炭,因此,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便携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便携式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实时、无创的监测使用者的生理参
组织活力是提高组织效能的重要保障,在激烈竞争的金融环境下,如果提高银行的组织活力,既是保障银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银行组织设计、组织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最有效手段,药物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为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不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引发的急性亚急性血
氮沉降对包括半干旱温带草原在内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深远影响,可引起植被群落改变以及土壤酸化等。氨氧化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包括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